政 府 工 作 报 告
来源:本站   时间:2016-01-31 16:48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6年1月30日在二七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区长  陈红民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5年及“十二五”工作回顾

 

2015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和繁重艰巨的发展任务,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积极适应新常态、主动作为新常态,圆满完成了区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71亿元,同比增长9.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0.7亿元,增长8.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3亿元,增长7.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93.6亿元,增长12.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07.3亿元,增长20.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0660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9397元,增长11%。连续2年成为河南省唯一入选全国最具投资潜力和科学发展“双百强”的市辖区,我区发展站在了新的战略起点上。

(一)转型升级促发展,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坚持主导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并举,大力实施开放创新“双驱动”战略,以开放创新推动结构转型、促进经济发展。

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高端商贸产业品质持续提升,郑州华贸中心等一批高端商业综合体签约落地,德化无限城、正弘凯宾城等大型商贸项目建成使用,二七万达广场、华润万象城、德化新街等一批消费中心正加速形成,京莎鞋业电子商务产业园等传统批发市场实现成功转型,二七特色商业区获得河南省特色商业区建设“金星奖”。现代食品制造产业不断壮大,康师傅新面厂、花花牛一期等项目正式投产,帝益肥等企业成功上市,马寨产业集聚区晋级全省“一星级”产业集聚区。生态文化产业发展加快,老家印象休闲旅游度假区、樱桃沟国际艺术村等项目成功签约,打造生态游、采摘游、文化游等多条精品旅游线路,樱桃沟景区荣获“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等多项国家级荣誉。

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培育36家重点网商企业和中部地区最大的交易平台“世贸商城”,河南网商园交易额保持高速增长,中国中部电子商务港等重点项目即将建成运营。现代物流产业快速起步,平安智慧物流园等龙头型物流企业落户我区,苏宁智慧物流园等项目建设顺利,与现代服务业相配套的物流服务体系正加速形成。楼宇经济持续壮大,已投入使用的商务楼宇47栋,其中纳税超千万的商务楼宇13栋,汇聚企业总部1500多家,税收总额达8.9亿元。

开放水平和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新签约路劲文化创意产业园等重大项目26个,签约额近600亿元,凤凰岛国际交流中心等5个“五职”招商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我区被评为“郑州市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先进单位”。完善项目例会推进、台账管理、节点控制、全程服务、考核讲评等机制,60个重大项目完成投资350亿元,绿地滨湖国际城一期等项目已竣工,我区连续4年荣获“郑州市重大项目建设先进单位”。启动了4个创新创业综合体建设,引进创业团队130多个,在孵企业230多家,“U创港黄河众创空间”被科技部认定为全国首批众创空间;探索形成了政府与高校优势互补、合作双赢的“政校共建”创新创业新模式,受到了省市主要领导的高度肯定,我区荣获“郑州市创新创业工作先进单位”。

(二)城乡统筹提品质,全域城镇化建设持续加快

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突出重点,破解难点,城乡建设品质和管理水平不断提升,连续3年荣获“郑州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先进单位”。

安置房建设等重点工作快速推进。实现14个村庄、14处零星棚户区和5个项目拆迁清零,完成征迁1800万平方米,在绕城高速围合区域100平方公里范围内,基本实现了规划全覆盖、土地指标全覆盖、拆迁大头落地。坚持“拆迁先拆违”,拆除各类违法建设30.1万平方米。开工安置房256万平方米,刘砦等8个项目115万平方米安置房实现回迁,惠及群众3.1万人,在全市率先实现拆迁群众回迁50%以上的目标。

规划土地等难点工作得到有效破解。高标准编制了《二七区城乡总体规划(2015—2030)》,完成了现代田园城规划、马寨新镇区控规等36个区域规划和专项规划编制,为加快“三区融合”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导。加大土地“报、批、征、供”和存量建设用地盘活力度,实现报地5342亩、批回2547亩、征收3905亩、供地3399亩。健全“借、用、管、还”良性循环融资机制,筹措各类资金91.2亿元,为全区城乡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城区功能进一步完善。南溪路等18条城区道路、郭樱线等4条农村道路建成通车,郑航北路等14条道路正加快建设;新建停车场129处、停车泊位41378个;配合做好“畅通郑州”工程拆迁,金水路西延、陇海快速路等市建道路已通车。新建、改扩建公厕41座、垃圾中转站4处。启动4个变电站、2个自来水加压泵站和侯寨水厂建设,黄岗变电站已投入使用。大学路、嵩山路、南四环等5条道路地下管网建设列入市城建计划,正进行管网一体化改造。“三级三类”便民服务设施加快完善,区行政服务中心等3个区级、黄岗寺等18个居住区级配建项目建成使用,“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服务高效、方便快捷”的“15分钟便民生活圈”雏形初现。

城乡环境不断优化。强力实施“蓝天工程”,围绕“两保一争”目标,开展工地扬尘治理等11项专项整治;创建32.8平方公里无燃煤区,取缔“新五小”企业31家;河医监测点周边3公里区域内污染源得到有效治理,213个工地全部达到“六个100%”标准,城区道路基本实现“五净五无”,淘汰报废黄标车9758辆,

在全市大气污染防治年度综合考评中位居市内五区第一。积极实施“生态绿化工程”,南水北调生态文化公园示范段基本完工,郑登快速路生态廊道建设全部完成;整治提升8个街头游园,新增绿地51.7万平方米。持续做好金水河、尖岗水库等水系综合治理,完成70余处排污口整治。坚持“建管并重”,针对“脏乱差”等城市顽疾和“四乱”问题,开展城市精细化管理“百日行动”,德化步行街、二七广场周边、河医周边等重点难点区域整治成效显著,在全市城市精细化管理年度综合考评中排名市内五区第一。

(三)以人为本惠民生,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坚持公共财政向民生领域倾斜,民生领域支出达19.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0.2%,年初确定的民生实事圆满完成。

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3614人,占年度目标的118%。全面落实低保、困难救助等各项基础保障政策,发放各类救助补贴1383.3万元。积极推进社会保险事业发展,完成“五险合一”并轨运行,社保基金积余突破16亿元。新开工建设公共租赁住房1170套,基本建成3092套,超额完成目标任务。新农合保障水平大幅提升,在全市率先将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586元,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55万元,累计发放补偿金3591万元。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支持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教育,郑州外国语分校、省实验小学分校等一批名校落户我区;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6所,新增学位近1.5万个。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举办公益演出活动105场、公益大讲堂100场,培训文化骨干2.2万人;建成综合文化站10个、文化活动中心89个,区文化馆、图书馆被评为国家二级馆。积极保障残疾人权益,扶残助残工作成效显著,被评为“河南省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民兵预备役、民族宗教、妇女儿童、外事侨务、地方志、粮食、人防、法制、档案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深化“长效机制”建设,依托网格化管理平台,有效解决了一批“看得见管不住、管得住看不见”的民生问题。严格落实信访稳定“四包一”责任制,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全区矛盾纠纷调解率和上三级信访案件按期办结率均达100%。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积极推进,非法集资高发多发态势得到有效遏制。健全视频巡逻防控网络,全区技防覆盖率达到97%以上。扎实开展安全生产“百日攻坚”和“打非治违”行动,加大消防、煤矿、建筑、危化、食药等重点领域隐患排查治理,重点整治居民楼院电线私拉乱扯、彩板房消防隐患和电梯安全等问题,全区安全形势持续好转。

(四)转变作风强效能,政府自身建设取得新成效

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有关规定,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三查三保”活动,政风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完善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制度,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158件,办复率100%。认真落实“五单一网”改革,编制政府权责清单7406项、行政审批事项清单104项,取消行政审批事项36项。积极推进政府信息公开,依申请公开信息85件,办复率100%。建立“明确目标、分解任务、建立台账、督导检查、兑现奖惩”的工作推进机制,政府工作效能持续强化提升。加大重大项目、重点工程、专项资金等重点领域的监察审计力度,审查审计项目172个,核减节约资金2.42亿元。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力度,营造了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

各位代表,2015年各项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标志着我区“十二五”主要任务圆满完成。回顾“十二五”,我们既经历了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的上升期,也经受了形势复杂、矛盾交织的困难期,但前进从未止步,克难从不懈怠。过去的五年,面对各种复杂形势和困难局面,我们凝心聚力、务实重干、开拓创新,办成了一批具有深远意义的大事要事,办好了一批深受群众欢迎的好事实事,谱写了二七品质发展的崭新篇章。

——过去的五年,是区域经济飞速发展、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的五年。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是“十一五”末的1.57倍和2倍;五年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65亿元,是“十一五”期间的3.5倍。经济总量、财政实力和群众收入水平、消费水平大幅提升。

——过去的五年,是经济结构加速调整,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的五年。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主导产业比重大幅提升,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二、三产业比重达99.9%。产业园区持续出形象、上水平,二七新区连年跻身全市“两强”组团新区,马寨产业集聚区连续2年被评为全市“两快”产业集聚区,二七特色商业区连年位居全省特色商业区前列。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全区专利授权量达4801件,4家企业挂牌上市。

——过去的五年,是城镇化强力推进,城乡形象焕然一新的五年。启动了65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城镇化率由73%提高到92%。累计建成道路79条、完成生态绿化900万平方米,叠彩园、净秀园、天和园3个区级综合性公园在全市率先建成开放,新建、改扩建学校68所,公共配套和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城区功能和形象持续提升。

——过去的五年,是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五年。财政在民生领域年均投入超过70%以上,社会保障基本实现均衡、共享、全覆盖,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便民生活服务体系逐步健全;近10万群众通过城镇化搬入新居,居住环境和生活水平大幅提升。精神文明建设亮点频出,连续两年涌现胡佩兰和陇海大院爱心集体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全省入选的8个“中国最美家庭”有3个来自二七,我区被誉为“温暖之城”、“全国道德高地”。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创造的精神财富影响深远。“十二五”期间取得的成就,是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区百万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干部群众和各位投资者、建设者,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区机构以及驻区部队、公安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我区发展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传统商贸、房地产等重点产业增速放缓,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难度较大;主导产业层级品质不高,产业结构优化调整还需进一步提速;遗留拆迁进展缓慢,严重制约了项目落地等重点工作的推进;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城市精细化建管水平和城乡承载能力亟需提升;社会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仍需提高,与群众期盼还有一定差距;个别干部法制观念淡薄,对新常态认识不足等。面对上述困难和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十三五”时期发展思路和主要目标

   

    “十三五”时期,是我区实现全域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也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新发展,加快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关键时期。随着“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和新兴产业革命的冲击,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郑州国际商都建设的加速推进,我区将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未来五年,必将是我区抢抓机遇、奠定基础、确立地位、走在前列的五年。

根据区委关于制定二七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区政府综合考虑未来五年发展的趋势和条件,制定了“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已经提请大会审议。二七区“十三五”时期总体发展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全市“一个统揽、两个引领、十大体系”部署,加快“五大板块”建设,持续提升品牌品质品位,着力打造全省“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示范区、郑州国际商都核心区、创新创业先行区,率先实现全域城镇化、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十三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保持年均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增幅11%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9%,新增城镇就业10万人。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不断完善,城乡居住环境持续优化。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全区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消减量完成市定目标,生态环境和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各位代表,“十三五”规划纲要描绘了未来五年的宏伟蓝图,将成为区政府未来五年的重要施政依据,我们将团结拼搏、务实重干、敬业担当、勇争一流,扎实推进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我们坚信,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区百万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和不懈奋斗,必将打造出一个更有实力、更具活力、更富魅力的新二七。


2016年工作安排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我区“三区融合”发展的起步之年。做好2016年的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会议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牢牢把握稳中求进“一个基调”,实施开放带动、创新驱动“两大战略”,深化“三大主体”工作,突出大开放、大创新、大建设、大管理“四个重点”,加快“五大板块”建设,努力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为率先实现全域城镇化、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控制在市定目标内,各项社会事业再上新台阶。

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开放带动,增强发展活力

树立“开放发展”理念,以对外开放加快项目引进,以项目建设促进产业发展,努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大力开展精准招商。围绕三大主导产业、新兴战略产业,重点“招大引强”,着力引进一批“四力型”项目和“三强一优一大”企业。组建专业选商引资团队,深入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开展精准化招商,召开大型项目推介会2次以上,力争全年招商引资合同额达600亿元以上,实际到位资金200亿元以上。依托商务楼宇、商业综合体等资源,紧盯企业总部、国际国内一线品牌开展二次招商,力争签约品牌二次招商项目30个以上。

强力推动项目建设。持续开展“项目建设年”行动,对郑州华贸中心等已签约项目实行台账管理、专项督查,进一步提高合同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和项目开工率。健全项目周例会等推进机制,对梳理出的凤凰岛国际交流中心等70个重大项目,明确目标、明确责任、明确时限,集中力量强力推进,力争全年项目投资突破400亿元。积极扩大有效投资,适度加大政府投资规模,重点推动村庄改造、城市有机更新和民生改善项目建设。加强与省市有关部门的对接沟通,主动争取省市投资,力争纳入省市重点项目30个以上。

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围绕产业园区建设,加快推进主导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以建设城市次中心为目标,夯实二七新区产业基础。抢抓郑州自贸区建设机遇,推动自贸区二七板块申建。围绕高端商贸、生态文化、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四大产业”,加大选商引资、项目建设力度,重点推进绿地双塔、电信枢纽大厦等项目尽早开工,加快郑州CSD、红星美凯龙等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强化电子商务产业集聚效应,加快南部电子商务产业园、河南网商园三期等项目建设。主动融入国际物流枢纽建设,高标准谋划、培育现代物流产业,推进平安智慧物流园等项目落地。以打造郑州国际商都核心区重要板块为目标,加快特色商业区提档升级。围绕“一街一园一心四节点”建设,积极推动百年德化重塑提升、二七广场片区地下空间开发,重点抓好铭功路以西等8个区域招商,推进百年德化二期等5个项目开工建设,力争正弘凯宾城等3个项目上半年开业运营。推广京莎鞋业电子商务产业园电商化改造模式,促进传统商贸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发展。以争创河南省经济开发区为目标,继续壮大马寨产业集聚区综合实力。坚持选商引资与“腾笼换鸟”并重,淘汰一批落后产能,力争引进项目25个以上。着力推进项目建设,确保花花牛二期、苏宁智慧物流园等项目投产运营,建成标准化厂房14万平方米以上,力争实现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00亿元以上,主导产业比重提升到65%以上。以打造郑州现代田园城市形象展示区为目标,加快现代田园区建设。加大区域包装推介、选商引资力度,积极培育休闲旅游、养生养老、创意文化等新兴产业;着力促成樱桃沟文化旅游小镇等高端生态项目签约落地,推进老家印象休闲旅游度假区、长安古寨悦榕庄等项目建设,尽快形成产业基础。以“樱桃沟4A级景区创建”为目标,统筹景观改造、产品开发、文物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打造全新旅游品牌。

(二)坚持创新驱动,争创发展新优势

树立“创新发展”理念,以创新创业加快发展动力转换,以深化改革增强发展活力,集聚新优势,激发新动能,驱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推进“创新创业先行区”建设。实施“综合体建设、主体培育、招才引智、金融助推、双创护航”五大工程,加快企业、人才、资金、服务等要素聚集聚变。重点做强创新创业载体,认真谋划推进与郑州大学、七一三所等教科研单位的深度合作;加快4个创新创业综合体建设,力争“U创港”、“互联网+”电子商务创新创业综合体做优品牌。继续落实创新创业配套扶持政策,抓好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创新创业扶持基金的规范运行。积极聚才引智,大力引进培育一批紧缺型高层次人才和领军型科技创新创业团队。着力推动企业技术革新,帮助重点企业建立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和研发团队。积极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和成果转化平台,把创新创业打造成全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三去一降一补”相关政策,认真研究制定优化供给结构、团购商品房、货币化安置等措施,确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积极抓好“五单一网”规范运行,完善痕迹化管理制度,做到行政性审批权限下放到位、管理服务职责落实到位、痕迹记录追责到位。落实投融资改革,健全“借、用、管、还”良性循环融资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降低财政运行风险;创新运用政策性引导基金和市场化手段,鼓励并吸收多元化社会资本参与全区建设。深化“农村三改”,有序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落实好附着在户籍上的教育、医疗、就业、社保等配套改革。科学推进财税、科技、民生等领域改革,努力构建“体制顺畅、制度高效、保障有力、运转协调”的发展体系。

(三)坚持协调发展,加快全域城镇化进程

树立“协调发展”理念,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拓展空间、完善功能、加快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努力打造全省“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示范区。

突出规划支撑引领。全面落实《二七区城乡总体规划(2015—2030)》,持续加快中心城区有机更新、功能提升,城市新区产业集聚、产城融合,现代田园区基础完善、生态建设,努力实现“三区融合”发展。全面启动大棚户区改造等规划编制报批工作,确保盆刘、荆寨等10个项目规划方案编制完成,侯寨新老镇区等6个项目控规批复,实现重点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

重点抓好土地运作。积极开展“土地运作年”行动,针对土地运作中出现的瓶颈障碍和薄弱环节,建立台账、合力攻坚,克服一切困难,坚决完成报批4000亩、征收5000亩、供应7000亩以上的目标任务。

继续推进大棚户区改造。积极构建依法保障下充分协商良性征迁工作机制,全面完成围合区域内剩余5个村庄拆迁,并重点做好城市有机更新、遗留拆迁清零和垃圾清运等工作。启动台郭、全垌等历史文化风貌特色村和自然生态风貌特色村的保护提升工作,打造2个以上特色村改造亮点。大力开展美丽乡村试点建设,争取纳入全市试点2个以上。

全面加快安置房建设。围绕“安置房建设全线启动”的目标,力争已拆迁村庄安置房全部开工,新开工安置房300万平方米以上。加快滨河花园一期、高砦等项目安置房建设,确保全年回迁130万平方米以上,超额完成群众回迁80%的目标。持续加快“两库三平台”建设,通过货币化安置、团购商品房安置、住换商产权调换安置等多种方式,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探索建立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房屋租赁市场体系,由政府平台公司租购群众富余安置房,统一面向社会出租,确保群众受益。

进一步增强城乡综合承载能力。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延伸城市功能,着力完善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确保重点区域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其他区域进一步健全。力争将18条道路列入市城建计划,完成16条道路建设,有序推进大围合区域内道路的整修、翻修工作;配合做好中心城区架空电线、电缆入地改造和大学南路、南四环等区域地下管网建设;继续完善自来水、变电站、垃圾中转站等公共服务设施,让群众感受到、体会到、共享到新一轮城市建设成果。

(四)坚持绿色发展,提升城区品牌形象

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以打造“三个环境”为目标,加快塑造现代化城区形态风貌,切实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品牌形象。

营造“畅通整洁有序”的市容环境。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向精准化管理转变,突出解决城市“四乱”问题。加大交通引导、疏导力度,完善道路硬隔离、标线标识等设施,新增停车泊位8000个。按照“主干道严禁、次干道严控、小街巷规范”要求,创新实施“片长”、“门前六包”等机制,努力消除“十乱两摊”。推进生活垃圾收集、运输管理一体化,加大机械化清扫保洁力度,确保清扫保洁覆盖率达到100%。持续加强河医周边、二七广场周边、德化步行街等21个重点区域常态化整治,打造2个以上规范化管理亮点区域,切实提高市容管控水平。

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环境。持续抓好工地扬尘治理等11项专项整治,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深化、细化、常态化。通过排污口治理、水面景观整治等措施,抓好金水河、尖岗水库等“三河一库一渠”水源保护。抢抓绿化种植时节,加快京沙快速路南延生态廊道和南水北调生态文化公园绿化施工,新建2个街头游园,新增绿地50万平方米以上。建立健全环境污染监管评价执法体系,探索引入第三方治理,开展环境综合督查、重点领域执法检查,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形成“15分钟便民生活圈”的生活环境。加大政府投资力度,以“三级三类”便民服务中心建设为抓手,统筹完善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加快全民健身中心、公共卫生服务中心等区级服务设施建设,确保刘砦、滨河花园等居住区级服务中心竣工投用,尽快形成“层次清晰、定位明确、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群众满意”的新型公共服务体系。

(五)坚持共享发展,增进人民福祉

树立“共享发展”理念,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持续加大财政对民生领域投入力度,切实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

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深化“多元化投资、市场化运作”模式,多途径加快学校建设,力争全年引进名校3所以上;坚持“品质化、信息化、国际化”发展方向,高标准抓好“六名工程”第二周期建设,不断提升“多彩教育”品牌影响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行分级诊疗,完善从社区到医院的医疗服务体系。持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进一步提升群众卫生健康水平。落实二孩生育政策,优化人口结构。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继续抓好国防教育、双拥工作和民兵预备役建设,做好民族宗教、机关事务、妇女儿童、人防、粮食、物价、侨务、档案等工作。

强化民生基本保障。全面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力争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2万人。加强劳动争议预防和调处,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快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新开工公共租赁住房1128套,基本建成721套。引进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继续推进“四位一体”互补型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深化“五险”改革,扩大参保覆盖面。实施精准帮扶、精准救助,不断增强帮扶救助的及时性、有效性。

提升为民服务水平。围绕“长效机制”建设,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不断强化公共服务。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围绕落实“三个一批”,加快完善政策服务保障体系,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向常住人口全覆盖。加强社区建设,推行政府购买社区社会服务试点;拨付服务群众专项经费,整合社区公益性社会组织、志愿者团队开展特色便民服务,提高社区为民服务水平。

切实加强社会治理。认真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继续深化“七大体系”,努力做到合理诉求解决、无理诉求稳控、困难群体救助、缠访非访依法处理“四到位”。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和“三管三必须”制度,加强对食品、消防、煤矿、建筑、危化等重点领域隐患排查治理,不断提高安全监管能力。积极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快技防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真正实现“鼠标巡逻、探头站岗”,有效防范打击犯罪,提升公众安全感。

(六)坚持依法行政,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新的使命要求我们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有更大的作为,努力把政府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

加快法治政府建设。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健全依法保障下的重点工作推进机制,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政府工作。完善重大行政决策制度,引入第三方智力资源,建立政府智库,提升政府决策科学化水平。建立重大行政决策过程留痕、事后评估、责任追究和纠错改正机制,确保决策程序规范、过程公开、责任明确。建立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加强政府合同、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对行政败诉案件实施严格问责,形成促进依法行政的倒逼机制。依法及时公开各类政府信息,主动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高度重视司法监督和社会公众、新闻舆论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持续提升行政效能。完善分级分工负责、层层传导压力、层层落实责任的执行体系,大力整治行政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现象。弘扬“团结拼搏、务实重干、敬业担当、勇争一流”的良好作风,健全完善“明确目标、分解任务、建立台账、督导检查、兑现奖惩”的工作推进机制,确保工作落到实处、抓出成效。强化政务督查、效能监察和行政问责,对群众和企业反映强烈的问题,实行倒查问责,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大力加强廉政建设。持续巩固“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营造“风正、气顺、心齐、劲足”的政治生态。强化厉行节约,力戒铺张浪费,大力压缩“三公”经费支出。加大对重大项目、重点工程、专项资金等重点领域的监察审计力度,从严查处各类违法违纪行为。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持续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努力打造廉洁政府。

各位代表!宏伟蓝图催人奋进,未来征程任重道远。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以更加宽广的视野、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抢抓机遇、奠定基础、确立地位、走在前列,为加快实现“三个率先”目标,不断开创二七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