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激励各方面进一步加大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工作力度,总结推广各地各部门创新实践和典型经验,营造浓厚改革氛围,经各地各部门遴选推荐,并报经省政府同意,确定了河南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第一批改革典型案例。
推荐词:郑州航空港区通过整合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和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口岸资源、政策优势,创新实施“区港一体化”模式,放大“保税+空港”叠加效应,着力推进两个区域实现无缝连接和贯通联动,提升物流效能和通关便利性,积极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推动航空港区成为国际化物流枢纽和开放型经济新高地,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供了制度型开放实践样本。
一、实施背景
在2016年启动的“区港联动”模式下,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以下简称“新郑综保区”)与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以下简称“郑州机场”)虽实现初步协同,但货物跨区域流转仍需绕行社会道路、途经三道卡口才能进入综保区,存在“申报不便、车辆绕行、在途监管”等问题,企业综合物流成本高、通关时效受限。郑州航空港区持续推进“区港一体化”创新模式,将监管措施嵌入物流环节,促进通关便利化水平,实现新郑综保区和郑州机场北货运区部分区域在物理、网络空间上无缝连接,促进新郑综保区和郑州机场深度融合、联动发展,进一步放大了“保税+空港”叠加优势,为区港协同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二、主要做法
新郑综保区与郑州机场“区港一体化”模式是在“区港联动”基础上的深化与创新。以区港无缝连接为基石,通过一体化的功能布局和业务流程优化,构建陆空上下联动、内外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充分释放贸易便利化制度创新红利,打造“一个系统、一次理货、一次查验、一次提离”的高效大通关模式,有力推动进出口货物通关效率大幅提升、物流成本显著降低,吸引更多外贸企业入驻新郑综保区。
(一)设立“一个卡口”、强化在途风险管控。在保留原有卡口基础设置及功能的前提下,全新打造“区港一体化”卡口,有机融合新郑综保区主卡口、内卡口以及机场口岸卡口三者的功能,实现两个区域“零距离”无缝对接。机场货站与综保区口岸作业区之间的货物流转无需再经过社会道路,取消关区内转关操作,不再施加电子关锁,为企业节省大量时间和物流成本。同时,货物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流转,并指定专门运输线路,借助监控视频、智能预警等先进技术手段实施顺势监管,在实现高效通关的同时,确保管得住、放得开。
(二)优化“一个系统”、简化申报流程。升级海关物流监控系统,对接机场口岸场站管理系统获取企业申报信息,订阅水空舱单管理子系统舱单数据,校验核放单关联舱单信息及状态真实性。依托海关智慧监管实现区港之间货物信息、物流信息共享和自动比对,企业通过一个端口、一次申报舱单数据后,物流监控系统自动生成进区核放单、自动校验关联单证状态、自动放行,减少企业申报操作流程,实现货物无感通关。
(三)区港之间通关作业实现“一次理货、一次查验、一次放行”。新郑综保区经郑州机场空运进境货物,在机场理货正常后,通过“区港一体化”卡口可直达综保区。新郑综保区经郑州机场空运出境货物,在综保区口岸作业区内前置安检打板,“区港一体化”卡口一次核验放行、直达机坪、直接装机。模式应用范围涵盖一线进口、一线出口、进口分拨、出口调拨等多种业务类型,实现进境货物一站直达、出境货物直放直装。
三、取得成效
一是简化通关手续,顺势监管推动企业降本增效。新郑综保区出境货物通过区内道路经“区港一体化”卡口,一次核验即可直接抵达机坪,郑州机场空运进境货物,在机场理货后可直达综保区,改变了以往需绕行社会道路、转关等做法,通关时效提升60%以上,企业运输成本降低50%以上。二是空港优势互补,促进区港一体化融合发展。郑州机场将进出港货物前推后移,有效解决空侧货运设施保障能力饱和、运力受限问题。新郑综保区借助直通空港口岸快速通道,吸引电子信息、冷链物流、品牌时装、先进算力等企业落户。2024年,新郑综保区经郑州机场出口货物8.73万吨,占机场出口货运量的10.58%,同比增长30.29%。全年通行货值1364.82亿元,区域经济互促发展呈现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