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激励各方面进一步加大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工作力度,总结推广各地各部门创新实践和典型经验,营造浓厚改革氛围,经各地各部门遴选推荐,并报经省政府同意,确定了河南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第一批改革典型案例。
推荐词:濮阳市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力行简政之道,坚持依法行政,持续优化服务,在全国率先推行“一码集成”改革,一举实现了“准入即准营”,有效打通了市场准营“最后一公里”,帮助企业实现了“减跑动、减材料、减时间”,许可部门做到了精准帮扶、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群众可以随时扫码了解企业许可信息,进一步激发了企业发展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市场主体满意度、活跃度不断提升,为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注入新动能。
一、实施背景
近年来,各地市先后出台“企业开办+N项服务”等措施,实现了市场准入最大便利化。但是,企业经营涉及后置许可的行业,仍须取得相关审批部门许可后,才能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特别是涉及多项后置许可的行业,申请材料繁多、审批环节复杂、许可手续繁琐,短则一个月,长则需要三个月,“准入不准营”问题依然是制约市场主体发展的“顽疾”。为有效破解这一瓶颈,濮阳市在“证照分离”改革4种模式基础上,持续加码,大胆创新,破除思想禁锢,改革工作流程,探索推行“承诺即准营”,变“先提交材料、再现场核查、最后发许可证”为“承诺即准营、当场就发证”,并把所有许可信息以“二维码”形式,加载到营业执照上,从而实现“一码集成、一照准营”。
二、主要做法
(一)再造审批流程,实现“承诺准营”。分批对“全国一张清单”以外涉及面广、办件量大且环境影响小、风险可控的高频后置许可事项,优化审批流程,实行告知承诺,将材料提交、现场检查等环节置于许可证领取之后。申请人在取得营业执照后,领取涉企经营事项告知书、递交申请表和承诺书,办事窗口当场给予其许可经营资格,彻底解决了“办照容易办证难”问题。
(二)完善配套政策,实现“当场办结”。坚持“企业至上”理念,变“要我服务”为“我要服务”,配备“一码集成”企业首席服务员,为企业提供“一对一”精准帮办。开发“一码集成”软件系统,将企业开办基本信息及时推送至相关部门,做到联审联办、当场办结。出台行政许可“审核合一”制度,受理、核准等办证环节业务全程由同一人员负责。摒弃“重审批、轻服务”理念,提供多个事项一次核查、整改意见一口告知、整改情况一趟复核等集成服务。
(三)推行信息集成,实现“一码展示”。设立“一码集成”改革综合窗口,企业领取到加载许可信息二维码的营业执照后,只需悬挂营业执照即可经营,实现“一企一照、一照准营”。同时,群众可通过微信、i濮阳小程序等扫描许可信息“二维码”,随时随地了解企业相关信息。通过营业执照与许可证书关联,实现“一照管准入、一码管准营”。
(四)推行“放管结合”,弥合“监管缝隙”。对一般行业实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把市场监管领域60家相关单位及9个县(区),全部纳入省级“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平台,实现监管效能最大化、成本最小化。对直接涉及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等重点领域,依法依规实行全覆盖监管。对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特种设备等重点产品,建立健全以产品编码管理为手段的追溯体系,形成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信息链条。对新业态、新模式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对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等轻微免罚、首违不罚、无过不罚。
(五)持续深化改革,打造“一码集成”3.0版。利用电子营业执照和电子印章应用平台,打造“一码集成”3.0版,助推“一企一码”改革。2024年12月,濮阳市企业码系统正式上线运行,将企业所涉及的登记注册、经营许可、信用承诺、行政处罚等信息汇集到“企业码”中,为企业绘制“数字画像”,赋予企业数字身份,推动企业数字身份跨平台、跨领域、跨系统全场景应用,真正实现企业信息一照展示、执法检查高效便捷、群众消费安心放心。
三、取得成效
“一码集成”改革已在濮阳市全面推开,覆盖了全市13个许可部门32个许可事项,其中10个事项通过线上方式实现“一码集成”,22个事项通过线下方式实现“承诺准营”,企业申请材料由20多份压缩至2页,许可时限由最长的100多天压缩为1天,营业执照当日发放率98%以上,许可证当日发放率97%以上,网上办件率96%以上。目前,已颁发“一码集成”营业执照44558张,市场主体通过承诺准营端口办理许可事项5033户。“一码集成”改革实现了多方共赢,企业办事更方便,许可部门服务更高效,群众消费更放心,企业活跃度和满意度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