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正文
河南统一大市场改革典型案例—开封市聚焦三链融合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
来源:河南省发展改革委    发布时间:2025-06-04 09:55  

为激励各方面进一步加大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工作力度,总结推广各地各部门创新实践和典型经验,营造浓厚改革氛围,经各地各部门遴选推荐,并报经省政府同意,确定了河南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第一批改革典型案例。

推荐词:开封市充分发挥综保区的开放平台作用,不断加强物流链、服务链、产业链的融合发展,通过创新打造区块联通模式、高标准打造开封国际陆港,打通内外物流循环;通过为企业提供精准靶向服务、深化通关便利化改革,畅通政企服务通道;通过“保税+”与制造、电商、文化等产业的深度耦合,不断激发产业发展活力,共同打造全面开放新格局,形成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实施背景

 作为内陆城市,开封市虽然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一定的产业基础,但在对外贸易和经济开放度方面与沿海发达地区之间还存在差距。2023年7月3日,开封综保区正式封关运行,为外向型经济发展补齐了短板。开封市充分发挥综保区的开放平台作用,积极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不断加强物流链、服务链、产业链的融合发展,激发产业发展活力,实现重点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对外贸易的高质量发展。

二、主要做法
     (一)打通内外“物流链”。首创区块联通模式。开封综保区两个区块之间首创“阶段性物理围网+信息化系统”模式,突破“下穿”或“上跨”的传统物理联结方式,利用社会道路改造形成保税物流监管专用通道,通过电子信息系统实时监控实现两区块高效联通。该模式将原定5年分区块验收周期压缩至1年,节省建设资金3亿元。建设国际陆港枢纽。高标准打造开封国际陆港,集成多式联运、流通加工、商品配送、信息处理等功能,计划2025年通车运营。向东衔接海上丝绸之路,向西加入中欧班列,进一步拓宽国际通道,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二)畅通政企“服务链”。全链条精准服务。开封综保区建成厂房、仓库、办公用房约50万平方米,减轻企业非生产性投入,实现企业“拎包入驻”。依托“管委会+公司”管理模式,精准收集企业诉求,建立“一对一”靶向服务机制,切实解决企业水电气、信贷融资、通关服务等问题,破解企业发展要素瓶颈,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提升通关便利化。联合开封海关实施“7×24小时”预约通关机制,对物流账册、卡口核放、税收等问题,做到“问题日结不过夜”。推广实施大宗货物“一票多车”模式,通过整批报关、分批入关、单车灵活进出区的创新方式,减少因车辆调度不足而导致的等待与压车现象,使企业卡口等待时间减少30%、运输成本降低25%。破解电商融资瓶颈。创新探索“外综服+跨境电商”进口押汇模式,以外综服公司资质获得中国进出口银行授信,为跨境电商企业解决进口商品备货资金占用和资产占压问题。
     (三)构建区域“产业链”。“保税+制造”。建设汽车及零部件外贸产业基地,建成后可为上汽、奇瑞等提供“零部件—模组—整机”全链条服务。奇瑞汽车KD出口基地作为入驻开封综保区的首批项目,开展全散装件入区CKD出口、半散装件SKD及整车入区散件出口等新业务模式,填补了河南全域特殊监管区汽车KD出口产业空白。“保税+电商”。以电子商务为发展主线,重点构建以B2B、B2C为核心的电子商务交易技术平台,打造“资源+人才+技术+资金+平台”的独有服务模式。获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帮助跨境电商企业更快融入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保税+文化”。发挥开封国家文化出口基地的平台作用,打造中原首座国际艺术品展示交易中心,规划设计“文化艺术品保税仓储区、保税检测修复区、保税展览交易区、口岸查验区、文化艺术品服务中心”等功能区,为艺术品交易、海外文物回流等提供一站式服务,助力中华优秀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三、取得成效
       开封综保区全力发挥外向型经济“主引擎”作用,帮助企业打通“内外贸”,加速“双循环”,由综保区汽车保税改装基地完成的极寒版改装汽车首发海外,打破北欧国家在该领域的传统垄断地位,成为中国汽车工业进军国际市场的里程碑。2024年,综保区引入60余家新业态企业,实现一线进出口值75.5亿元,占全市进出口值36.9%,增长6.6倍,带动开封市外贸增速连续12个月稳居全省第一位。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