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是强化“一单制”应用,制度改革活力加速释放。据了解,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策源地和中欧班列的始发地,沙坪坝区紧紧围绕“内陆开放领头雁”功能定位不断深化关键领域改革,依托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推进多式联运“一单制”创新及推广构建“一个平台、一个窗口、一次委托、一次保险一次结算、一条龙作业、一票到底”标准化服务机制实现单证标准统一、服务口径统一。同时,联动金融机构、外汇管理局、货代企业、船舶公司、港口等链上主体搭建陆海链区块链平台与银行等签订合作协议推进“一单制”提单,在结算、融资等方面的应用。截至目前,“一单制”应用类型已由单一的铁海联运班列延伸到中越、中老国际铁路联运班列。货物品类已从平行进口车扩展到进口木材、进口机械设备等。累计签发多式联运“一单制”超过6000单,数字提单超过700单。
二是搭建“集约化”平台物流服务效率大幅提升。围绕提高口岸智能化水平,整合多方资源搭建了“集约化”线上办理平台,其中口岸综合管理平台:推动了口岸业务登记、海关查验、集装箱管理、线上支付等功能的集成整合,铁路口岸综合作业效率提升10%以上。口岸公共服务平台:推动了订舱服务、数据展示和数据交换等多个业务的合并,并与重庆市“单一窗口”营商环境平台信息同步,信息传输效率提高30%以上。跨境电商服务系统:让单证处理效率提高3倍以上,申报成本降低一半以上。川渝两地企业异地查询,报关单、舱单数据落地实现共享。基于以上线上平台,累计服务长安、赛力斯等中国制造汽车出口超8万辆、增长7倍以上。
三是推动“大通道”建设,枢纽带动作用不断增强。沙坪坝区还与多方共同建设国际班列大通道,推动中欧班列境外集结点代理、运输、仓储、信息等资源共融共享。新打通“重庆—土耳其伊斯坦布尔”“重庆—西班牙巴塞罗那”两条线路,首次实现西部陆海新通道,“新疆—重庆—东盟”,跨境联运班列整列到站,开行首班中老跨境预制菜班列。同时,共建的境外集结中心,中欧班列马拉运控中心已经投用,正在与杜伊斯堡等海外仓联合推进。铁路跨境贸易信用证结算体系建设,国际线路增至62条,辐射123个国家的514个港口,建立海外分拨中心27个,推动中欧班列(成渝)、陆海新通道等四向班列累计开行2.4万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