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是再造审批业务流程,降低办事时间成本。围绕材料审查、现场检查、审批报签等审批“耗时长”环节重塑业务流程,主要体现在三个“改变”:变“批中审查”为“审前服务”,探索人工智能赋能政务服务,在全国首创“政务智能办”,通过申请表自动生成、数据自动填充、智能材料制作等一体化应用,直接为企业群众提供智能材料制作服务,彻底解决办事人员准备材料费时费力、反复修改等问题;变“现场检查”为“批后监管”,允许通过签署告知承诺书方式,豁免现场检查环节。相关许可条件承诺履行情况纳入事中事后监管。企业无需闭店等待审批人员上门检查,减少企业空转成本;变“限时办结”为“当场办结”,企业签署提交告知承诺书,承诺其已经满足告知的条件,即可当场取得行政许可,实现快速开业。
二是提升政务服务能级,降低企业学习成本。坚持“寓管理于服务”理念,围绕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提供全方位高效政务服务,主要体现在三个“创新”:创新准入准营衔接机制,企业登记设立后,根据企业名称、经营范围等信息,系统将主动向其推送办理行业许可的线上链接和线下渠道,进一步畅通准入准营通道;创新告知承诺方式,按照场所、设备、人员、资金、管理制度等要素,对企业从事行业经营活动涉及的许可条件进行标准化集成,形成一份全面、准确、易懂的告知承诺书,让企业“看得懂、敢签字、做得到”;创新政策供给机制,市场主体“证照齐全”后,依托企业专属网页,根据企业需求为其推送产业扶持、发展空间、人才服务、融资上市等政务服务,将传统“企业找部门”的服务模式转变为“政策找企业”。
三是强化信用约束,引导企业诚信自律。充分发挥市场准营承诺即入制改革对诚信体系建设的引导作用,着力构建市场准营“宽进严管”新格局,主要体现在“两个建立”:建立市场主体“公共信用+行业信用”二元筛查机制,对接公共信用信息平台,通过禁止性清单对严重违法失信企业“一票否决”,在申办时即自动筛选、予以限制,再根据企业行业信用情况进行筛选,对于信用良好市场主体适用承诺即入制;建立与市场准营承诺即入制相适应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在作出许可后两个月内对企业承诺内容开展检查;违反承诺的,依法进行处罚、记入诚信档案并予以重点监管,营造守信受益、失信受限的诚信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