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来,二七区政务服务中心以建设全省“最OK”办事大厅为目标,以创建“全省政务服务改革实体大厅标准化试点”为抓手,以打造“人、事、物”的标准化为路径,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推动政务服务高质量发展,让二七政务“形”“神”兼备。
今年3月,中心作为“清廉机关优秀示范点”迎接了“清廉郑州建设现场会”观摩,并先后获得“郑州市‘放管服’改革工作先进集体”、“郑州市青年文明号”等荣誉。
一、以“人的标准化”为核心,健全政务服务机制
一是建立标准化细则。编制《二七区政服务标准化实施细则》,对标识标牌、功能区域、窗口规范等十个方面制定准则,实现“人有工作标准、事有质量标准、物有管理标准”;制定《标准化工作推进表》,每月一个主题,通过宣传培训、互学互评、巡检督查等形式按照时间节点推进,逐步“让标准成为习惯、让习惯符合标准”。
二是强化监督考核。推进“巡查—反馈—整改”内部督导闭环,定期下发《督办通知单》和《督查通报》,有效落实问题整改;加强“日管理—月考核—年评优”人员管理闭环,修改完善《政务服务工作月考核工作细则》和《绩效考核办法》,提升入驻单位和工作人员履职尽责主动性;建立“监督—评议—回访”外部监督闭环,完成四级联动系统与省“好差评”系统对接,聘请辖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代表等担任政务监督员,在大厅显著位置公布投诉电话,放置意见本,畅通投诉渠道,做到有诉即应。今年1—3月,收到各类投诉22条,处理率100%。
三是健全服务机制。严格落实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等制度,健全帮办代办、咨询辅导、预约服务、周末无休、延时服务、投诉管理等服务机制,公示绿色通道、主任值班岗,明确上门服务具体办法,建立规范高效、有据可依的长效运行制度规范。
二、以“物的标准化”为基础,规范政务服务运行
一是统一政务服务场景。发挥全省率先引入“OSM现场管理”优势,优化功能布局,合理划分功能分区,为特殊群体开辟“绿色通道”和老年人服务专区,配齐净水器、复印(打印)机、急救药箱、母婴室等基础设施,满足办事群众的各项需求;严格现场管理,按照“2精3定4规范”的要求,对窗口物品精准定位,让办事群众体验整齐、统一、规范的办事环境;为每件设备定制“身份证”,明确名称、责任人、联系电话,做到精细化管理;制定文件管理机制,规范文件分类、流转、存档、保密等制度,确保管理清晰高效,实现管理的有序和增值。
二是规范政务服务行为。明确工作人员着装规范、仪容仪表、表情手势、文明用语等,制定“有四声”“五部曲”“六步法”服务流程,展示中心工作人员专业形象;建立标准化服务流程,明确办理前、中、后应用场景,实行“六必言”,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不断将标准化创建引向深入。
三是优化政务服务方式。畅通企业办事渠道,向辖区157家四规以上企业发放首批“政务服务VIP卡”,持卡办事享受免预约免排队服务;开展便民“十免”服务,提供免费停车、复印、传真、邮寄、WiFi、应急药品等;实行“预约优先办、取号现场办、空窗立即办”模式,让企业群众办事更加便利快捷,少遗憾、多满意。
三、以“事的标准化”为纽带,提升政务服务效能
一是事项梳理“零差错”。以“简化、便民、合理、清晰”为原则,依据法律法规,对全区32个部门1217个事项进行标准化梳理,并全部实现了在河南政务服务网的标准化录入。
二是现场审批“零等候”。今年来,对全区32个部门1217个事项进行再梳理,办理时限压缩89.32%;1217个事项实现“一网通办”和“最多跑一次”,占比100%;1213个事项实现“不见面审批”,占比99.67%;729个事项“即来即办”,占比60%,市内五区第一;在全市率先实现150个事项“0材料”审批,企业和群众办事更高效。
三是在线审批“零见面”。立足“郑好办”二七分厅建设,推进跨部门、跨层级、跨领域10部门141个事项上线“主题一件事”;建设“政务网厅”,提供办事预约、咨询引导、表单预填、智能审批、投诉评价等多种服务,推进更多事项“掌上办”。
四是创新服务“零障碍”。梳理容缺受理事项218项,容缺材料252项,保证了容缺受理工作更加有章可依;印发《二七区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清单》,编制15项告知承诺书模板;推行“免证办”,通过告知承诺、电子证照应用等方式,让群众办事免提交纸质材料。
五是帮办代办“零跑腿”。建立“大帮办”体系,依托党员、大厅楼层、部门服务、街道四支队伍构建“全方位、定制化”的“大帮办”团队;依托“郑好办”二七分厅,打造“人民帮办”数字平台,上线“公司变更(备案)登记—股东签字”确认等7个帮办事项,实现“一键下单、一键办理、一键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