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海大院里的“八大员”
来源:郑州日报    时间:2015-03-02 00:00  

陇海大院,又称陇海院。位于郑州市陇海中路。1913年为当时修筑陇海铁路而筹建的“陇秦豫海铁路总公司”办公大院,至今已近百年。旧址在郑州闻名遐迩。郑州,因为铁路而兴,这个大院是因为铁路而建,在当时,绝对是高大上的场所,是“连天线”的地方,而现在,因为有了感动中国的“陇海大院爱心群体”出现,又成为“接地气”的地方。

2014年春节过后,位于陇海路一马路的陇海大院拆迁,4年后才能回迁。但“陇海大院精神”一直在延续升华,发扬光大。在被好邻居们“相助、相知、相守、相伴”了39年的高新海,搬到幸福路5号院过渡的时候,爱心也传递到了这里。

228日,郑州报业集团“行进中国·精彩故事——新春走基层”全媒体采访团来到幸福路5号院,深入了解陇海大院的故事。高新海和记者交流,讲述自己心路历程,言语间充满了对真情守护、不离不弃、一代又一代传承着关爱自己的邻居、同学、战友、志愿者们的感激之情。

他骄傲地说:“我真是太幸运了,生活不能自理,患病初期,想抬抬胳膊都很困难。但是热心的邻居们无微不至地帮助我,我都有专门为我服务的‘八大员’呢!”

这“八大员”,是指经常照顾他的8位好伙伴。他们各有特长,分工明确,让卧床不起的高新海活得有尊严,过得很快乐。

“指导员” 常思军

(邻居,郑州铁路公安处干部)

他是一名警察,办事干净利落,高新海有什么大事小情,都爱和他商量,大家想做什么活动,他负责指挥协调,都能井然有序。虽然生活中他不穿警服,但自有一种威严,只要他出现,大家就格外放心。

“卫生员” 周喜荣

(邻居,郑州第三人民医院医生)

高新海活动不便,作为老邻居,周喜荣就承担了日常为他打针换药的工作。她非常细心,不仅运用医术减轻高新海身体上的病痛,还经常和他聊天谈心,给予他精神上的鼓励。而且,同样在医院工作的儿子任韬,在她的影响带动下,已经接过了妈妈的职责。

“护理员”樊石头

(小学同学,球友)

10岁那年和高新海一起进入了铁路少年足球队,他担任队长,高新海是守门员,一起训练比赛结下了深厚友谊。高新海患病后,他陪着看病,陪着伤心,并且主动承担起护理高新海的任务,给他翻身、帮他康复训练。现在退休有了更多时间,他一天两趟,像上班一样准时准点地来陪伴老伙计。

“理发员”赵新义

(邻居,铁通公司职工)

外号“老扁”的赵新义有一手理发的好手艺,高新海踢球时,他是忠实的粉丝,高新海病了,他就成了高新海的专职理发师。让老高每天看上去清清爽爽,他才感到舒心。左邻右舍也发现,高新海出来,发型总是纹丝不乱。清晨醒来,去老高家看看,再“顺手”端盆洗脸水,倒倒夜里排的小便,已经成了他多年的习惯。

“搓澡员”王志平

(邻居,工伤病退)

因为眼睛工伤,王志平提前退休,后来就主动承担起陪高新海洗澡的任务。每次洗澡,都是高新海坐着轮椅,他在后面推,一起来到附近的苗圃澡堂,先把高新海从轮椅上抱下来,脱衣服抱进大池,搓背洗干净后,再穿上衣服抱上轮椅,然后推着回家。一洗就是十年,直到苗圃澡堂关门。

“炊事员” 孙豫生

(邻居,郑州机务段职工)

从外表看,孙豫生像个白面书生,非常文气。而他其实是烹饪高手。陇海大院的老邻居们,每年正月初四都要在高新海家聚餐,最多时,大家坐得很紧凑,也要摆两张桌子。每逢此时,都是孙豫生掌勺。而自己家里做了什么好吃的,他也不忘让高新海分享。今年高新海搬到幸福路5号院,老邻居们吃团圆饭,依然他是大厨。

“采购员”贾留成

(邻居,退休)

贾留成不善表达,但心非常细。原来在陇海大院时,他几乎每天都要到高新海床边聊聊。买菜时,帮他捎上一把;打酱油,给他带上一瓶;看到高新海缺什么生活用品,给他悄悄补齐,从来没拿过高新海一分钱。

“联络员”井勇

(一马路办事处陇海大院社区主任)

作为社区的负责人,井勇在陇海大院社区工作了8个年头,朝夕相处中,每时每刻都被陇海大院这些淳朴可爱的好邻居们的精神感染和感动。他融入到这个爱心群体之中,做好服务,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把陇海大院的故事传播出去。媒体记者采访,一般都是他来接待和协调,他也成为陇海大院的“新闻发言人”。

采访中,高新海对记者说:“党和政府给了我信心,好邻居给了我勇气,好战友给了我温暖。我咋能不笑着过日子?”爱心,在陇海大院生发,在陇海大院汇集,在陇海大院传承。正是这种超越骨肉亲情的爱心,把生活中的苦难和不幸,悄悄抚平,转化成欢乐的符号,转化成抚慰心灵的雨露。39年历久弥新,并且在幸福路5号院继续延伸……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