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走进二七 图说二七 正文
未来科学家已上线!二七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神仙作品"大揭秘
来源:二七发布  

会守护北极极光的科普站、能模拟地下施工的微型盾构机、让音乐课变好玩的交互教具……这些充满奇思妙想的作品,全部出自二七区中小学生之手!近日,第二十六届二七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圆满落幕。本届大赛共收到来自全区各中小学的参赛作品2002件,经过激烈角逐,一批闪耀着智慧火花的优秀作品脱颖而出。这些作品涵盖人工智能、环境保护、工程技术等多个领域,让我们一起透过镜头,感受未来科学家们的无限创意!

【第一部分:智慧生活小卫士】

“北极极光守护”智能科普站(作品来自郑州市二七区陇西小学)

谁说科普只能看书?这座由同学们打造的“智能科普站”,融合光电与互动技术,把遥远的北极极光“搬”到了我们身边,让大家在沉浸式体验中理解极光成因、关注气候变化。

便携式节能无烟柴火炉(作品来自郑州市二七区大学路第四小学)

户外露营、应急炊事,再也不怕烟熏火燎!这个柴火炉通过优化燃烧结构,实现高效节能与近乎零烟雾排放,既环保又实用,是小小工程师对绿色生活的真诚贡献。

【第二部分:工程与探索新视野】

“电动喷泉”微型盾构机(作品来自郑州市二七区淮河东路小学)

地下隧道是怎么挖的?这台同学们亲手制作的微型盾构机,模拟真实盾构工作原理,加上“电动喷泉”冷却系统,生动演绎了现代基建的“钢铁穿山甲”是如何工作的。

“纸铸苍穹·东风破晓”(作品来自郑州市二七区樱桃沟小学)

当古韵新声叩问寰宇,航天梦想在此刻破晓!这组融汇传统造纸工艺的“东风破晓”航天模型,让古老的纸张承载起探索宇宙的现代使命。同学们以纸为媒,以梦为帆,在亲手铸就的火箭与发射场中,不仅复现了中国航天的辉煌场景,更传递出新时代少年铸剑为犁、仰望星空的无限豪情。

地下水位流速监测仪(作品来自郑州市二七区淮东路小学)

保护地下水,从监测开始。这台由同学们研发的监测仪,能够实时测量地下水位和流速,为水资源保护与地质灾害预防提供了低成本、高效率的“校园级”解决方案。

【第三部分:创意无限互动场】

“空间站专用小鸡孵化箱”(作品来自郑州市二七区陇西国际城小学)

当航天科技遇上生命科学,神奇的探索就此展开!这个专为空间站环境设计的“小鸡孵化箱”,模拟了在微重力条件下维持温度、湿度和氧气的生命保障系统。它让同学们能够直观了解如何在太空中培育生命,将遥远的太空农业概念带进了课堂,点燃了对未来空间科学的无限憧憬。

“遥控红绿灯”(作品来自郑州市二七区陇西小学)

当交通控制遇上无线技术,秩序管理变得智能高效!这套由同学们自主研发的“遥控红绿灯”系统,通过无线遥控模块实现对信号灯时序的灵活切换。在模拟十字路口场景中,它能根据实时“车流”调整红绿灯时长,让交通规则学习变成一场可亲手调控的智慧实践。

“智能蔬菜大棚模型”(作品来自郑州市二七区陇西小学)

当现代农业遇上物联网技术,种植管理变得科学高效!这座精心打造的智能蔬菜大棚模型,集成了温湿度传感、自动补光与远程灌溉系统。通过实时监测环境数据并自动调节生长条件,让同学们在方寸之间领略现代农业科技的魅力,将传统的劳动实践课升级为一场探索智慧农业的科技实践。

【第四部分: 教育创新智慧园】

“自动喷泉”——交互式打击教具(作品来自郑州市二七区解放路小学 马萍)

当科技遇上音乐课,奇妙发生了!这套基于奥尔夫教学理念的交互式打击教具,在同学们敲击时能触发“自动喷泉”般的光影响应,让音乐学习变成一场看得见的节奏游戏。

“数的拆合奇妙屋”(作品来自郑州市二七区解放路小学 骆会会)

当数学遇上游戏,逻辑思维也变得奇妙有趣!这座“数的拆合奇妙屋”,将抽象的数字组合与分解转化为可动手操作的游戏。同学们通过移动和搭配屋中的数字模块,能直观理解数的构成与运算关系,让数学启蒙变成一场在指尖跳跃的思维探险。

地球圈层结构与大气风系动态演示模型(作品来自郑州市二七区陇西小学 孙娇)

地球科学不再抽象!这个精巧的模型把地壳、地幔、地核以及大气环流“装”进了一个立体展示架。转动起来,就能直观看到风是怎么吹的、地球内部是怎样的层次。

【第五部分 “奇思妙想”科幻画 】

当艺术创作遇上未来科技,想象的边界被彻底打破!这一系列充满奇思妙想的科幻画作品,将同学们对未来的憧憬与科学探索融为一体。从星际穿越到海底城市,从人工智能到生态修复,每一笔色彩都勾勒出明日世界的无限可能,让科学幻想变成一场在画纸上绽放的视觉盛宴。

【结语】

从智能科普到环保装置,从工程模型到互动教具,二七区的少年创作者们正用清晰的逻辑、大胆的想象和温暖的关怀,一步步把“不可能”变成“可能”。这场精彩的科技创新大赛,正是二七区积极响应教育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的意见》的生动实践。未来,二七区将持续深化“双减”背景下的科学教育加法,通过推动科技场馆、科研机构向中小学生开放,以及打造更多类似的科创竞赛平台等一系列举措,将“政策蓝图”转化为滋养青少年科学梦想的“沃土”。创新没有标准答案,但我们坚信,今日在这些舞台上点燃的创意火花,必将在政策的春风助力下,汇聚成点亮明天科技星空的磅礴力量。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