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二七广场片区打造成为‘郑州人精神家园、河南省消费中心、全国城市复兴典范’”。近日,郑州市、二七区两会先后召开。在郑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将二七广场片区改造提升列为2020年郑州市建设发展重点任务之一,并提出了明确的建设目标。二七区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了思路愿景和具体路径——二七区将壮大二七商圈板块作为今年全面培育的“六个动力源”之一,将筹建“二七精神纪念馆”、振兴郑州老字号品牌、全面启动核心区域改造提升36个重大项目、推进二七广场周边区域形态风貌提升……围绕“中优”功能布局,大力实施文化复兴、产业复兴、城市复兴。
城市复兴对郑州市发展有何意义?作为老城区有机更新龙头的二七商圈,将如何打造提升?改造后将会带来什么新体验?带着这些问题,5月27日,记者视频连线全国人大代表、二七广场及周边地区城市设计总建筑师吴晨——“重塑郑州城市地标,激发老城区活力”,围绕二七商圈“涅槃”进行了专访。
【关于城市复兴】
“新区开发是在一张白纸上设计规划,城市复兴是针对存量建设用地的盘活利用”
城市发展如同个人成长,不同的阶段面临不同的“烦恼”。明白”城市复兴”这四个字的内涵和外延,才能明白,为何要做,如何做?对这一问题,吴晨从城市发展的角度给出了答案——
城市是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城市复兴运用系统科学的观点,建立全面、综合的城市发展理论体系,涉及到经济、文化、社会、体型环境等一系列相关因素的基础分析与资源交叉融合,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的,是一种永恒的城市运动,也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伴随城市的产生、发展一直存在,如同生命体,不断地自我更新。
城市复兴的规划工作有别于传统新区开发规划,新区开发可以说是在一张白纸上进行指标设计与规划控制,但城市复兴是针对存量建设用地的盘活利用,不可避免要遇到土地原权属人和地上已有建筑物的种种限制,城市复兴工作政策性强,影响面广。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提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用地的未来发展方向是“严控增量,盘活存量”,即由原来主要依赖新增建设用地扩张式发展,转变为主要依靠盘活存量低效建设用地集约挖潜式发展。可以预见,作为城市发展调节机制的城市复兴和城市更新,将成为21世纪中国城市发展的主旋律之一。
目前,郑州市城镇化率约73%,处于城市化稳定阶段。随着城市融合加速推进,老城区的布局、设施已跟不上市民对于品质生活的需求。主城区存在大量的建成区面临更新改造和城市复兴工作,这类项目通常在权属问题、开发条件、管理程序等方面涉及因素较多。未来主城区的城市复兴将采取地块再更新模式、共同缔造模式、社区营造模式等多种措施,既要实现物质性的复兴,也要实现非物质性的复兴,这对于改善居住环境、完善城市功能、提升产业能级、重塑城市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把脉二七商圈】
“重塑城市地标,打造若干不同特色的‘精致空间’激发城市活力”
放眼全世界,一个难以避免的发展过程就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出现“城市病”,郑州也不例外。针对郑州老城区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破解,吴晨以二七商圈为例,从文化传承、经济活力、城市空间和交通组织四个维度综合论证,“把脉问诊”并“开出药方”。
文化传承方面:二七商圈是郑州近百年发展历史的缩影,承载着郑州人的精神记忆,也是实现郑州市委全会确定的“中优”城市功能布局的核心区域。二七商圈现状缺少文化引擎项目,除二七塔外难以形成明确的文化地标,现存的历史建筑缺乏系统性保护与更新利用,现存的公共空间难以体现片区文化象征。因此,在规划中,将进一步发扬红色文化、商贸文化、铁路文化,再现二七塔的城市精神统领作用及德化街的百年繁荣商贸场景,打造郑州站的中原交通支点形象,从而塑造更有特色的城市风貌。对于二七商圈核心区,将着重打造二七塔的周边空间,通过二七广场这一引擎项目的升级改造,重塑郑州的文化地标。在注重历史保护、文脉传承与时代性结合的原则下,将新兴城市功能与历史建筑相融合,打造若干不同特色的“精致空间”来激活城市活力。通过引入城市灯光秀、购物街、城市日等新兴文化商业形式,建立开放的国际城市门户形象,打造兼具文化底蕴和时代感的城市文化名牌。
经济活力方面:城市的活力离不开经济,二七区现阶段主城核心区仍以批发零售类产业为主导,产业内容传统,整体档次低、品质差,增速缓慢,明显滞后于城市整体产业导向。未来将打造新空间、新业态、新平台,实现生活、生产、生态的“三生”融合和全面腾飞。
城市空间方面:根据二七商圈目前的空间发展挑战,我们提出四大策略来提升城市空间品质,规划四大片区来塑造城市发展名片。一是凝气,通过扩建二七广场来点亮精神家园,通过整合周边空间界面,丰富街区环境的景观营造,巧妙利用水景、绿带、灯带、景观小品等元素,拓展步行空间的娱乐性以及提升场所感,吸引更多人流,凝聚场所人气。二是增色 ,通过增加特色空间来创造文化氛围,在步行商业街中增加自然环境和特色开放空间来创造轻松、宜人、舒适的环境氛围。打造更生态、更有趣、更精致的文化休憩空间,提供多元化的公共设施来为居民提供更多的选择。三是提质,建设以公共交通为导向,适于步行的小型街区,优化多元化慢行体系建设,提升步行环境品质。四是增效 ,富慢行区建设,提升各片区的可达性。通过紧凑、密集型城市空间建设,为街区提供多元化、复合性功能,建设多级公共空间形态,为文化与商业互生共荣提供高品质空间。
交通组织方面:二七广场现状被城市内多条主干道路交汇通过,交通流复杂,过境交通流穿越城市核心。轨道交通对二七商圈南部的覆盖较弱,公共交通服务品质有待加强,慢行交通的优先权不足等。未来我们将站在宏观的角度对二七广场的交通进行系统梳理,建立一个优美的“稳静街区”。具体为,构建三个圈层的慢行专属无车区;组建分层次的立体道路网系统;推行多层次、多模式一体化的公交体系,打造多模式一体的出行与换乘体系;建立基于需求管理的智慧停车系统。
【关于城市活力】
“未来这里将成为郑州夜经济消费新场景核心区域”
近日,郑州市提出打造夜经济消费新场景的核心区域,二七商圈是其中之一。未来,二七商圈将会有哪些夜游亮点和新消费体验,吸引并留住消费者?
吴晨说,二七商圈在激活消费方面“底板好”——郑州作为中原中心城市,具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商业需求,随着城市品质提升和年轻消费群体崛起,二七商圈凭借区位优势和商业传统优势成为重要夜间消费市场。伴随二七商圈改造提升,未来这里将成为郑州夜经济消费新场景核心区域。
根据规划设计,二七商圈将打造成为以德化步行街到丹尼斯百货一线为主轴,串联重要历史文化节点、消费节点的整体夜间消费体系。通过文化内涵提升商业和旅游附加值,既体现历史文化传承、也融合现代科技;既服务市民休闲、也丰富旅游体验。
比如,二七塔和二七纪念堂,将在弘扬展示城市精神的同时,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休闲、参观、历史文化体验等选择,整体形象提升和夜景打造将有效延长居民和游客的停留时间。老牌的亚细亚、天然商厦以及改造后的友谊大厦,将一改传统零售业态的形象,充分发挥环绕二七广场的区位优势,提供更具文化艺术氛围、体现现代生活方式的精品购物、休闲和餐饮业态。
同时,在改造中还将智慧科技手段融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夜间消费的便捷性和安全性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