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二七广场隧道项目正式开工建设,二七商圈再次引发万众瞩目。市委提出,要把二七广场片区打造成为“郑州人的精神家园、河南省的消费中心、全国城市复兴的典范”。近年来,本着满足人民群众对物质、精神文化更高的需求,二七商圈按照我市谋篇布局稳步推进,城市复兴的美好画卷也徐徐展开。
改造升级
突出历史文化积淀
现代开放包容
深秋的郑州已有了丝丝凉意,但在二七商圈,却仍是熙熙攘攘、热度不减,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三两为伴,逛街购物、品尝美食,更不忘站在二七塔前,拍张照片留念。
“现在的二七商圈,早已和印象中千差万别。”游客郑先生感慨,拿着手机拍个不停。如郑先生所说,环顾二七商圈,道路整齐、环境整洁,四周建筑颇具民国风格,或灰白相间,或被复古的砖红色覆盖,与附近的百年德化雕塑相得益彰。
“这些建筑外立面是商圈改造升级的一部分。”二七区特色商业区管委会工作人员介绍,虽然还未完全结束,但已经可以窥见兼具历史文化积淀、现代开放包容的商圈新貌。
“我们在对二七广场及周边地区整体规划设计中,按照‘提升业态、提升形态,减建筑密度、减车流密度,创造步行空间、打造慢行系统’的要求,突出顶层设计、高位谋划、系统研究,委托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编制二七广场及周边地区整体规划。”二七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其中,二七广场隧道工程,预计2022年上半年建成投用。届时,二七广场及周边区域地面交通压力将得到极大疏解。
新容初绽 商圈经济成绩单不断刷新
“我来到二七广场店不过3个月,这里的变化让人惊叹。二七商圈的改变,我们是最大的获益者。”苏宁部门经理王道宇表示。在王道宇印象中,以前的二七广场环境不太好,但现在让人耳目一新,已颇有大都市商圈的风范。“现在的商圈建筑群很有风格,看起来很大气。二七商圈是郑州的地标,更是河南对外展示的名片,从长远来看,改造提升是极好的,整体环境提升了,游客和消费者也都愿意来,我们期待商圈进一步华丽转身。”
同样感受深刻的,还有80多岁的“老郑州”王瑞明。从小在二七商圈长大的王瑞明对这里有着融入骨血的依恋,如今的商圈让他惊喜不断:“过去的二七商圈和现在没法比,现在路修好了,楼房变了样,越来越时尚、漂亮。”王瑞明说,他经常会让在外工作的孩子们回来看看,亲戚朋友来了,也要带他们去四周转一转:“德化街、二七广场、火车站,这都是郑州的记号,让大家看看,郑州已经今非昔比!”骄傲之情溢于言表。
“二七商圈的复兴征程正在稳步推进,采取点线面结合的方式,打好环境提升的’组合拳’。”二七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点”上,重点打造新二七广场,抓好二七纪念塔和二七纪念堂立面整治重塑;“线”上,推进德化步行街改造提升,包括14栋单体建筑立面优化;“面”上,全面推进商圈综合环境提升,统筹建筑、广告、老旧小区、道路等“加减乘除”各项工作,切实刷新商圈“颜值”。
跬步成千里,点滴汇成河。二七商圈新容初绽,也收到了阶段性成果,其中,德化步行街入选第二批全国步行街改造升级试点名单。
商圈经济成绩单也不断刷新——在过去的2019年,二七商圈入驻企业2700余家,从业人口10万余人,年营业额20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5亿元,税收收入12.6亿元,其中纳税10万元以上企业850余家。2020年上半年,营业收入90.7亿元。接下来,二七商圈还将做好文商结合、文旅融合的文章,依托二七纪念塔、二七纪念堂,积极筹建二七文化创意产业中心,培育二七红色文创品牌,弘扬二七精神,点亮城市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