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媒体关注 正文
落实“四个全面” 战略提升载体建设水平
来源:河南日报    时间:2015-04-08 00:00  

331日至42日,郭庚茂、谢伏瞻、叶冬松、李克等省领导分四组,赴全省18个省辖市观摩点评重点项目暨产业集聚区建设情况。结合观摩情况,各组分别进行了点评,总结各省辖市重点项目暨产业集聚区建设的发展成效和成功经验,指出当前产业集聚区、服务业两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就下一步全面提升科学发展载体建设水平提出意见、建议。现将各组观摩点评材料摘编如下。

十强产业集聚区

郑州航空港产业集聚区

郑州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

郑州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

长葛市产业集聚区

洛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

长垣县产业集聚区

林州市产业集聚区

禹州市产业集聚区

漯河市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

郑州市中牟汽车产业集聚区

十快产业集聚区

睢县产业集聚区

新密市产业集聚区

濮阳市产业集聚区

汤阴县产业集聚区

虞城县产业集聚区

渑池县产业集聚区

孟津县华阳产业集聚区

襄城县产业集聚区

确山县产业集聚区

潢川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

先进产业集聚区

开封汴西产业集聚区

郏县产业集聚区

浚县产业集聚区

原阳县产业集聚区

武陟县产业集聚区

南阳市光电产业集聚区

沈丘县产业集聚区

济源市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

信阳市产业集聚区

孟州市产业集聚区

十强﹃两区﹄

郑东新区中央商务区

洛阳市西工区特色商业区

许昌市魏都区特色商业区

郑州市二七区特色商业区

郑州市中原区特色商业区

郑州市金水区特色商业区

开封市鼓楼区特色商业区

安阳市商务中心区

郑州市管城回族区特色商业区

濮阳市华龙区特色商业区

十快﹃两区﹄

渑池县特色商业区

新安县特色商业区

杞县特色商业区

平顶山市商务中心区

平舆县商务中心区

新郑市特色商业区

长葛市特色商业区

中牟县特色商业区

郸城县商务中心区

社旗县特色商业区

1

抢抓发展机遇 狠抓集群培育注重产业创新 推进绿色发展

——全省重点项目暨产业集聚区建设第一组观摩点评

第一观摩组在省委书记郭庚茂带领下,先后对濮阳、安阳、鹤壁、焦作、新乡五市产业集聚区、两区和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30个项目进行了观摩。大家普遍感到,省委省政府决策科学正确,五市狠抓落实、尽心努力,产业集聚区等科学发展载体发展快、变化大,成效显著,令人振奋;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建设科学发展载体既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举措,更是引领转型升级、营造良好态势的重要支撑,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必须持续推进并不断完善提升。

2014年,五市产业集聚区、两区和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发展呈现出速度快、带动强、潜力大等特点。产业集聚区综合带动效应越来越凸显,2014年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5.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8%,工业增加值、实际利用省外资金、新增就业等主要指标对各市的贡献率均超过60%,星级产业集聚区达到23家,千亿级产业集群达到2个、百亿级产业集群达到31个。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建设全面提速,在建千万元以上重大项目超过200个,完成投资增长60.4%,吸纳就业17万人,大型城市综合体、专业市场、特色商业街等项目建设快速推进,对服务业发展的支撑带动能力逐步增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规划体系逐步完善,城市功能区人口集聚明显加快,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集聚态势初显,发展空间全面打开,为下一步提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观摩情况看,五市对建设科学发展载体的认识更加到位,对产业融合、产城互动、复合发展等内涵的理解更加深刻,各级领导干部积极创新、大胆探索,形成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第一,推进专业化集群式招商,创新招商模式,培育壮大产业集群。第二,突破产业链延伸关键环节,开发有竞争力的产品,促进产业集群提质转型发展。第三,提高行政服务效率,完善项目推进机制,营造良好招商环境。第四,推进产业跨界融合,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抢占发展制高点。第五,发挥比较优势,完善基础支撑条件,实现潜在优势向产业优势的转化。第六,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改造提升原材料性能,促进原材料加工与终端消费品双向对接。第七,促集聚、凝特色、强融合,提升两区服务功能。

观摩中,我们也看到一些问题和不足:一些产业集聚区集群优势尚不突出,创新能力仍然不足;一些地方对两区内涵、功能的认识还不够准确,商务中心区生产性服务功能有待增强,特色商业区特色化发展不够;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在强化产业支撑,推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都市农业复合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农民变市民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上还需加强。

我们建议,一是抢抓发展机遇。在完善一站式服务、提高行政效能、改进招商方法上下更大功夫,强化定向招、专业招、精准招,营造竞争新优势。二是狠抓集群培育。在抓好百亿级产业集群的同时,围绕发展千亿级产业集群,按照最佳物流半径等条件,完善区域配套体系,在市域乃至更大范围形成以产业链为主体的产业集群和区域品牌。三是注重产业创新。坚持落地企业创新和创新企业落地并重,切实把创新落实到产品上,落实到业态和模式创新上。四是推进绿色发展。认真落实五规合一要求,严格节能环保标准,加强环保设施建设,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2

乘势而上创新发展提高吸引力竞争力带动力

——全省重点项目暨产业集聚区建设第二组观摩点评

第二观摩组在省长谢伏瞻的带领下,先后对三门峡、洛阳、济源、郑州、开封五市的5个产业集聚区、2个商务中心区、3个特色商业区、4个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以及区内30个重点项目进行了现场观摩。大家普遍感到,五市发展快、变化大,成效显著,令人振奋。

从观摩情况看,各市载体发展和项目建设亮点纷呈,突出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强化龙头带动,壮大集群规模。围绕主导产业,着力引进行业龙头企业,以重大项目建设带动产业集群发展。中牟汽车产业集聚区加快郑州日产20万辆整车、比克新能源汽车及配套动力电池项目建设,依托整车企业引进配套零部件企业300多家。三门峡集聚区推进中原黄金冶炼厂整体搬迁改造项目,投资138亿元,打造亚洲最大的黄金工业基地。黄龙产业集聚区建成晋开百万吨总氨项目,开工建设百万吨液体肥和复合肥项目,基本形成全省最大的化肥生产基地。第二,强化新兴产业培育,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大产业产品调整力度,推动传统产业延伸链条,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增长点。伊川县产业集聚区围绕铝精深加工产业,引进企业13家,形成产能70多万吨,就地转化率达到80%。同时,抢抓产业转移机遇,实施了微电子产业园、移动终端产业园、动漫之都产业园等一批新兴产业项目。第三,强化开放合作,打造区域产业创新中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与知名院校、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的合作,着力完善创新体系。济源高新产业集聚区引进西安交大建设研发、孵化、中试、配套于一体的济源科技园,已入驻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10个项目。推进与重庆力帆、中国煤科、ABB集团的合作,打造电动汽车、矿用装备研发平台和产业化基地。第四,强化服务功能,提升服务业两区发展水平。突出商务中心区生产性服务功能和特色商业区生活性服务功能,加快城市综合体、专业市场、特色商业街建设,提升吸引力、辐射力。三门峡市商务中心区创新管理体制,在不增设机构、不增加行政编制的情况下,各项建设有效推进,签约落地项目60多个,累计完成投资130亿元。开封市龙亭区特色商业区将龙亭风景区与多种商业模式紧密结合,建成大宋文化魅力街区,年内建成院落式文化休闲商业街区,着力打造开放式宋文化公园。新郑市特色商业区积极承接郑州中心城区批发市场外迁,构建线上电子商务平台,近万家商户实现营业。第五,强化三次产业复合,推进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坚持产业为基、以人为本,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

观摩中我们也看到一些问题需要高度关注。比如,有的项目投资强度、产出强度还不高,一些地方新项目储备不足,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较少,资金、人才保障需要加强等。

下一步,建议更加突出以下五方面工作:一是坚定不移走集群发展之路,扎实推进百千万亿级集群工程;二是增创发展优势,重点在产业配套体系、公共平台建设、破解要素瓶颈制约等方面下功夫;三是坚持以开放招商一举求多效,大力推行精准招商、以商招商、中介招商、专题招商、集群招商;四是强化产城互动融合,提升产业复合和功能复合发展水平;五是破解管理体制机制制约,推进产业集聚区与所在乡镇管理套合,探索服务业两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效管理体制。

3

助推经济转型升级引领城乡一体发展

——全省重点项目暨产业集聚区建设第三组观摩点评

41日至2日,由省政协主席叶冬松带队的全省重点项目暨产业集聚区建设观摩点评活动第三组,对南阳、平顶山、漯河、许昌四市的12个产业集聚区、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以下简称两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进行了实地观摩。

2014年,四市坚持把推进产业集聚区等载体建设,作为助推经济转型升级、引领城乡一体发展、培育发展新动力的有效抓手,着力在集群培育、创新发展、功能提升上集中发力,推动产业集聚区在新的起点上实现了更大突破,两区建设持续提速,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全面展开。南阳市着力培育装备制造、纺织服装、食品3个千亿产业和新能源、防爆电气等16个百亿产业集群。2014年,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的集聚区9个,其中超400亿元1个,吸纳就业34万人。平顶山市培育形成了能源化工、装备制造、钢铁深加工等特色产业集群。2014年,集聚区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市的46.4%,从业人员18.7万人。漯河市形成了千亿食品集群为引领,百亿盐化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2014年,食品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市的60%,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75%64%。许昌市加快实施十大产业链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突破千亿元,发制品、电梯等7个特色集群超百亿元。2014年,集聚区主营业务收入、投资占全市比重分别达50%60%以上。

从现场观摩情况看,四市发展呈现出四个主要特点:一是突出主导产业,打造集群发展新优势,四市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强化龙头带动、链式发展,推动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规模和水平显著提升;二是突出招大引强,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四市紧盯目标区域、行业领军企业,重点引进一批关联度大的基地型、龙头型项目,推动关联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三是突出配套服务,强化支撑保障能力,四市着力完善公共平台服务体系,持续改善营商环境,不断提升集聚区吸引力、竞争力;四是突出区域特色,提升两区综合服务功能,四市充分挖掘本地资源禀赋,着力培育具有独特竞争力的服务业发展集群。

就下一步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更加注重产业集群培育。要结合主导产业发展基础,紧盯产业输出地、行业龙头企业,提升开放招商的规模和水平,推动上中下游产业链集群发展,同类产品、同类企业集聚发展。

二是更加注重创新驱动发展。要加快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研发中心,引进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加快产业创新、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提高集聚区核心竞争力。

三是更加注重提升配套服务。要积极推进智慧园区、现代物流、海关监管、人力资源等高水平平台体系建设,加强技能培训、医疗、商业服务和信息、生态等设施建设,提升物流、展示、金融等综合服务功能,形成开放招商、产业集聚新优势。

四是更加注重产业融合发展。要强化商务中心区生产性服务功能和特色商业区生活服务功能,推动服务业与生产制造互动发展。抓住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政策机遇,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与主导产业结合,打造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新引擎。

4

壮大主导产业集群推动区域产业协同配套

——全省重点项目暨产业集聚区建设第四组观摩点评

331日至42日,由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李克带队的全省重点项目暨产业集聚区建设观摩点评活动第四组,先后对信阳、驻马店、周口、商丘四市的4个产业集聚区、4个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以下简称两区)、3个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共24个重点项目进行实地观摩。一路上,各地良好的发展势头,让大家开阔了视野、振奋了精神,进一步坚定了信心。

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构建一个载体四个体系六大基础的决策部署,2014年四市产业集聚区发挥优势,开拓创新,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主营业务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0.1%27.8%两区法人企业达到3676家,增加值增速均超过27%,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超过50%,建成千万元以上服务业项目60个,183个在建重点项目有序推进。从观摩情况看,四市产业集聚区、两区和示范区建设各具特色,发展呈现出一些新变化、新趋向、新特点——

注重专业化链式招商,着力壮大主导产业集群。通过有针对性地开展集群化招商,四市产业集聚区集群效果更加凸显,比如汝南产业集聚区依托立马、绿佳等龙头企业,引进15家整车企业和32家零部件生产配套企业,初步形成了集产品研发、原料加工、整车组装于一体的电动车产业链条。太康产业集聚区围绕打造纺织产业集群,有针对性地开展集群化招商,构建起了研发纺纱织布染整面料服装一条龙的产业链;注重二三产业联动,着力推动区域产业协同配套。信阳在家居小镇建设中,布局发展家居制造、商业贸易、仓储物流和公共服务四大板块,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互动,打造现代家居产业集群;注重产城互动发展,着力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围绕提升区域服务功能,四市产业集聚区一方面通过规划建设配套服务项目,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另一方面,积极促进集聚区内就业人口转为城镇居民,推动务工人员及家属在养老、医疗、住房、教育等方面享受与市民同等待遇。四市依托自身特点,着力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城市名片。

通过这次观摩活动,大家深切感受到,经过6年来的规划建设和培育发展,产业集聚区的载体功能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效应进一步显现,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赢得新的优势和巨大空间,对保持好的发展态势发挥了重要作用——

项目支撑能力提升。四市产业集聚区利用省外资金1051.5亿元,11家世界500强企业和40家中国500强企业先后入驻。两区利用省外资金516.68亿元,增幅超过45%;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四市产业集聚区搬迁村庄147个,建成公租房4.95万套,新增面积220万平方米。两区和示范区道路、水电管网、通讯、环保等配套设施不断完善;要素保障能力增强。四市产业集聚区建成标准化厂房1137万平方米,完成就业培训28.6万人次,新增省级以上技术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30家。两区、示范区投融资平台、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有序推进。

通过观摩,我们深切感受到产业集聚区建设对传统农区跨越式发展的综合支撑和带动作用,同时也注意到一些薄弱环节:一些地方产业链不够完整,产业核心竞争力有待加强;一些集聚区配套功能尚不完善,难以满足企业发展需要。

当前,产业集聚区已站在新的战略起点,两区建设进入全面提速阶段,我们建议:一是突出”“结合,提升产业集聚区竞争力;二是突出功能提升,增强两区综合服务能力;三是突出协同推进,发挥示范区引领带动作用。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