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假了,带着孩子来‘家门口’的城市书房看书、学习,感觉特别惬意。”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市民刘萍夫妇带着儿子走进位于二七区郑密路的“郑品书舍”城市书房看书,快乐地度过假日时光。来自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我市已建成65处城市书房,这些书房试运营后,基本实现“连锁”运营,读者自助办证、阅读、还书,为群众打造了功能齐全、温馨舒适的智能化阅读空间,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高效、普惠的公共文化服务,为绿城增添浓郁书香。
【打造全新城市文化坐标】
近年来,城市书房成为各地新文化地标,以一种崭新的公共文化服务形态,为市民搭建全新的阅读平台。
据了解,自去年4月启动城市书房建设工作后,我市专门成立城市书房建设领导小组,快速出台《2019年郑州市城市书房建设方案》和《郑州市城市书房建设导则》,设立城市书房建设工作专家组。2019年4月,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专门组织各县(市)区文化旅游部门负责人赴上海和杭州学习书房建设先进经验,适时召开情况通报、专家论证、现场观摩和工作推进等相关会议,高标准推进全市城市书房建设。
2019年5月,该局面向社会广泛征集城市书房名称及形象标识,众多市民对郑州书房、郑在书房、郑悦书房等10个备选名称踊跃进行网络投票,后经综合专家意见,最终我市城市书房定名为“郑品书舍”。为协调书房专业设备和图书购置经费,市城市书房建设领导小组多次进行研究,反复审核预算,保证政府采购工作顺利开展。
【精心构筑优雅阅读空间】
根据市城市书房建设领导小组工作要求,各县(市)区、开发区把设计环节作为搞好书房建设的基础环节来抓,突出自身特色,严把质量评审关。管城回族区确立“打造有文化担当、高品质、多功能的城市阅读空间”目标,6处城市书房分别位于学校、商圈、地铁口站、城区干道等临街繁华位置,有效扩大城市书房的服务半径。新郑市黄帝故里城市书房设计的书架可满足3000册以上书籍存放,同时,为彰显新郑文化特色,书架之间融入了很多当地特色文化符号和图形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