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的统计数据,截至4月2日,各地已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13380.1万剂次。
【为何要应接尽接 加快构筑免疫屏障?】
在中国较大的人口基数下,目前的疫苗接种率仅在4%左右,不仅距构筑免疫屏障所需的70%存在差距,也与某些发达经济体相比存在差距。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表示,我国疫苗接种率仍有待提高,否则随着其他国家逐各建立起免疫屏障,未来各国互通时,我国会处于一个比较被动的局面。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 张文宏:世界上大的经济体他接种的速度非常快,像以色列马上就要实现免疫的一个屏障,英国也正以非常快的速度接种,他们现在40岁以上的人基本上已经完成了接种。美国现在每天的接种量大概是400万剂,美国总共也就3亿多人,如果每天的接种量是400万剂的水平,如果他能够持续保持这样的接种量,事实上他们要达到免疫屏障也是指日可待的。那么世界上如果主要的经济体在今年年底建立了免疫屏障以后,这些主要的经济体一定会实施互通,中国就面临着我们能不能跟其他主要的经济体实施互通。如果不能实施互通,不单单是中国会受到一些大的影响,国际上其他地区也会受到影响。因为中国是一个大的经济体,各方面都会受到影响。当然大家觉得跟个人没有关系,但只要是跟国家有关系,跟个人就会有关系。
【为何我国先接种年轻人 再接种老年人?】
不同于欧美一些国家,我国不久前才将60岁以上人群纳入建议接种人群。那么,为什么我国先接种年轻人,而后再接种老年人呢?继续来听张文宏的解读。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 张文宏:不同的国家在接种疫苗的策略事实上是不一样的,在我们接种疫苗的策略里面,对于一个流行区域,我们指欧美的流行区,我们接种首先要接种那些特别容易因为感染出现死亡的病例,我们叫高危病例,高危的人群。同时还要接种一个特别容易感染的人群,我们叫高风险人群,所以高危的人群、高风险的人群是整个社会应该首选需要接种的,你会发现这两个人群之间会有一定的分离现象,老年人不一定是特别容易感染,因为他不一定会出去,但是一旦感染死亡率就会很高。在欧美我们会发现主要的死亡病人是集中在60岁以上的,所以对于60岁以下人群的接种成功以后就会把这个地方的病死率大幅度的得到下降,但是现在我们的任务是外防输入,内防反弹,这两个方面最大的风险是什么?风险是社会活动特别活跃的,特别是那些容易跟病毒有接触的人群——医生、海关、国外货物输入清理的人员等等。所以这些人群的接种基本上都是年纪比较轻的,除此以外我们还会看到万一有病例进来,社会活跃度最高的人群也是年纪轻的。在老年人当中,如果接种会比较容易发生一些耦合事件,因为老年人如果我们不给予疫苗接种,他也有可能会发生疾病相关的其他疾病,心脏病、脑血管病等意外,本来这个群体的发生率就很高,但如果大面积接种以后会出现偶联的事件,所以我们在年轻人当中,通过充分的接种以后获得了比较多的数据,这是第一点。第二点在临床研究当中获得比较多的老年人接种的数据后,我们再进一步对老年人接种进行有序的推广。
【何时能自由出行,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那么,何时能自由出行,可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张文宏也给出了自己的预期。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 张文宏:我们觉得明年春天还是值得期待的,世界几个大的经济体之间会完成疫苗的免疫屏障,中国目前的接种速度我觉得在明年的春天基本上也会完成疫苗屏障的建立。这个时候其实只需要彼此之间的谈判,当谈判完成,我们就会找到一个非常好的互通的形式,所以希望大家对明年春天仍然怀有很深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