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专题专辑 城市精细化管理 正文
精雕细琢出形象 示范带动促提升 二七区全面推进城市道路综合改造工作
来源:郑州日报客户端   时间:2020-05-22 15:23  
道路是城市的“动脉”,城市道路综合改造,是高品质城市建设、提升城市承载力的重要途径。自全市“双改”工作开展以来,二七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部署,以道路品质提升培育高质量发展内生动能,擎画城区发展新篇。

道路是城市的“动脉”,城市道路综合改造,是高品质城市建设、提升城市承载力的重要途径。自全市“双改”工作开展以来,二七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部署,以道路品质提升培育高质量发展内生动能,擎画城区发展新篇。

全市“一环十纵十横”改造工程,涉及二七区的共10条道路,总长度60公里,计划三年内分阶段全部完成目标任务。二七区紧抓此次道路改造建设机遇,全面梳理区级改造支路背街218条,计划四年内分阶段全部完成目标任务。通过京广路和嵩山路试验段、以及“三路一园”示范街区建设,树立工程标杆,实现示范引领,带动全域道路一体化提质升级。

打造“会呼吸”的城市道路

城市道路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道路的建设有助于城市热岛效应的缓解。二七区通过海绵城市生态理念的应用,通过海绵城市理念与道路的有机融合,打造了“会呼吸的城市道路”。 

在航海路京广路西南角,记者发现,借助透水铺装技术,道路采用了新型“生态陶瓷透水砖”材质,削减路面径流,缓解城市内涝。“人行道的结构层总共是43公分,从下到上分别是级配碎石、透水混凝土、黄沙,最面层是陶瓷透水砖。”现场工作人员介绍,    通过多层铺设蓄水层组成蓄水模块,把多余的雨水储存下来,在干燥缺雨的天气,持续释放水分,涵养地下土壤,起到滋润植物、调节气候的作用。

同时,实施拆违建绿、见缝插绿、塑造海绵微景观,有效增加中分带、侧分带、行道树连通、花箱护栏、街头公园等道路绿化面积,还原自然生态景观,通过植被达到有效呼吸调节,涵养地下水分。

以人为本 渗透人文关怀理念

二七区按照“以人为本、打破陈规、统一设计”的三大理念,以“四角平坡、三行通畅”原则,达到无障碍通行,在充分发挥道路服务功能的基础上,体现人文关怀理念,实现道路功能上的提升。

“举个例子,之前人行道边缘都是台阶,老人推着小孩下去的时候得把车抬起来。’四角平坡’把台阶缓缓抹平,小车可以平稳推出,舒适又安全。”工作人员介绍。

以“两优先、两分离、两贯通、一增加”原则,实施道路“微改造”,增加道路绿化分隔带,连通行道树树穴,实现机非分离、人车分离。优化交叉口渠化,增设安全岛,满足行人二次过街需求,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同时,合理配建地下管线廊道,达到一次规划设计、一次组织实施、一次改造到位。

值得一提的是,二七区在施工过程中,结合信号灯、智慧照明、标识标牌、视频监控、通讯网络功能为一体,实现了“多杆合一”。 “在这次施工过程中,结合’多杆合一’,我们在侧分带的位置预埋6根管线,在每个十字路口的四角,全部预埋了12根预埋管,如果将来需要增加设备,通过线缆井可以搭到设备上,不需要对道路进行二次开挖。”二七区城市道路综合改造指挥部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陈辉介绍。

美学理念 提升城市“颜值”

结合人们审美需求,二七区将城市美学概念融入到道路综合改造提升当中,实现街道“U”型空间整治同步和谐。

“分析原有街道立面颜色,对单体建筑色彩进行调整,统一归置设计空调机位和店招,使建筑立面色彩与风格更加和谐统一。”二七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改造过程中,注重城市美学与历史文化相结合,道路设施改造融入京广铁路历史元素,保留市民的“时间记忆”。

以文化元素和人文特色相结合,打造具有“京广记忆”和郑州特色的夜间光环境。以“因地制宜、注重彩化”为原则,连接行道树树穴、隔离带绿化提升、增补街道家具、打造微公园、塑造微景观,实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四季多彩”“人在林中、路在景中、一步一景”的美丽街区景观效果。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