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街道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主心骨”作用,联合多方力量成立非物业管理楼院治理服务队,逐楼逐户走访,详细记录建筑年限、设施状况、居民结构、突出诉求等信息,建立“一楼一档”治理台账,明确治理重点与优先级,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确保治理方向不偏、力量不散。建立“小院议事会”制度,每月邀请居民代表、楼栋长、物业或自治小组围坐交流,针对楼院问题、项目改造、资源优化等议题充分讨论,避免矛盾发生。组建由社区两委、民调员、律师、志愿者组成的“矛盾调解队”,及时介入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等“小事”,促进矛盾和解,营造和谐社区氛围。针对居民反映强烈的基础设施落后,夜间黑、停车乱、环境差等难题,分批实施亮化改造,推行基础服务托管,垃圾积存、危树处理、环境保洁等突出问题得到解决,居住条件持续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