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德化新街商场里
一场中医药市集热闹非凡
95后职场白领
拿着刚做好的助眠香囊
追着中医师问药材配比
00后大学生
排队体验推拿
还不忘跟同伴说
“原来中医不是长辈专属”……
德化新街中医药服务进商场活动现场,年轻人排队领取助眠香囊
从社区广场到商场中庭,从“中医健康集市”到“脆皮青年养生大会”,近年来,二七区将中医药市集搬进社区、商场、楼宇,不仅是#郑州二七为民服务#的举措,更是#传统文化年轻化传承#的创新思路,网友称为“最懂Z世代的传统文化打开方式”。
中医药市集何以受到当代年轻人如此追捧?
场景创新,让中医药“走进日常”
打破“中医离年轻人远”的刻板印象,用熟悉的场景拉近距离,让传统不再“高冷”。
淮河路街道开展“夜享国粹,中医惠民”活动,为辖区企业、周边居民提供中医文化盛宴
选点贴烟火。把中医诊疗区设在商场中庭、社区夜市,旁边摆着养生茶饮摊、手作香囊铺,逛市集时就能看诊、学养生,中医自然融入生活。
服务接地气。针对“久坐族”设肩颈推拿区,给“熬夜党”备酸枣仁助眠茶,为“宝妈”开小儿推拿小课堂,精准解决年轻人的生活痛点。
体验有互动。老人做艾灸、孩子玩药材辨识游戏、全家一起绣养生香囊,让中医药从“书本知识”变成能看、能玩、能参与的真实体验。
内容升级,让中医药“有用好学”
跳出“中医只治病”的认知,聚焦“治未病”,把传统智慧变成年轻人用得上的“健康干货”。
德化街街道开展的中医健康集市,现场教授养生功法八段锦,吸引年轻人驻足参与
干货“轻量化”。中医师不讲晦涩术语,而是教“睡前揉肚子5分钟养脾胃”“八段锦简易招式缓解疲劳”,给“脾胃弱”的年轻人开“山药茯苓粥”食疗方,实用又好记。
传播“年轻化”。发家庭健康手册(附穴位图、四季养生食谱),用短视频直播推拿过程,还设“药材扫码识功效”互动区,“黄芪补气”“陈皮理气”一看就懂。
定位“知识场”。不搞“玄虚概念”,只讲“日常能用的养生法”,让年轻人觉得“学中医不是负担,而是给健康加分”。
情感共鸣:让中医药“暖到心里”
用有温度的服务拉近距离,让中医药不止是健康服务,更是连接情感的纽带。
服务有人情味。中医师给年轻人拔罐时,会边操作边教办公室放松动作;年轻人咨询时,不生硬说教“要养生”,而是说“我懂你加班累,教你调一调”,让人觉得亲切。
搭建代际关系桥。老人们带着孙辈认枸杞、山楂,年轻人陪父母做推拿,一家人围着香囊摊绣“福”字,中医药成了全家互动、传递亲情的“媒介”。
尊重年轻人需求。不强行灌输理念,而是用“理解”回应——知道年轻人爱熬夜,就做助眠香囊;知道外卖吃得多,就教健脾茶配方,让年轻人感受到“被看见、被重视”。
二七米房商业区广场的“中医药文化夜市”,吸引市民游客排队体验
中医药市集的“出圈”,从不是偶然
它没有简单复刻传统,也没有盲目迎合潮流,而是用年轻人的语言讲中医故事,用年轻人的场景激活中医价值,让“老智慧”适配“新生活”。这背后,是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更是二七区推动文化传承的“巧心思”——当年轻人主动走进中医市集,当传统智慧融入日常点滴,就是文化自信最生动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