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行“135”工作法,优化营商环境保市场主体
实施坚持一个中心,成立专班、创新服务方法、精准服务三项举措、建立“容缺受理”、营商环境考核、奖惩等五项机制的“135”工作法,不仅深化了我区营商环境,促进了市场主体的持续增长,而且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增强了内生发展动力。截至目前,全区各类市场主体131473户,其中企业51487户,个体79986户。
二、多项举措并行,提升服务质效保市场主体
市场主体是经济运行最基本单位,一头连着经济大动脉,一头连着百姓生活。保市场主体是“六保”之基,保住市场主体才能稳住经济基本盘。我局在工作实践中,推出并实施多措举措,高效、精准服务企业,全面落实好保市场主体这一任务。
设立审批绿色通道。对防疫项目实施网上办、掌上办、邮寄办、预约办“四个办”服务。为防疫物资和群众生活必需品的企业设立等业务开辟“绿色通道”,对部分涉及民生的食品、医疗器械、餐饮行业当日办结、免费寄递。
保障群众的“菜篮子”。以米、面、油、蔬菜等“米袋子”“菜篮子”等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必需品为重点,加强农贸市场、商场、超市等重点场所食品安全监管,强化市场价格监测,慎终如始落实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
抗击疫情敢于亮剑。在疫情防控期间,我局快速反应、敢于亮剑,从严从重从快对某超市哄抬白菜价格的违法行为,处以50万元的行政处罚,维护了市场秩序稳定,收到了良好效果和社会反响。
推进市场主体快速登记。对企业名称核准登记、备案登记、注销登记、股权出质登记业务推行即来即办服务;对急于招标、银行贷款、签订合同的企业提供延时服务、节假日特色服务;对于老弱病残孕群众办事,提供上门服务;对区政府重点项目,提供全程指导服务,确保项目和区属企业的快速登记。
建立全程电子化登记工作日反馈和月通报机制。自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实施以来,线上共办理各类登记46993件,我局企业开办全程电子化登记率达到95%以上。我区全程电子化工作居全市前列,得到省市局的充分肯定。
推进“一件事”办理。注册登记实行分类登记、区别审批。按照“1+X”模式完成商事登记“一件事”办理流程。对于依法需要办理行政许可的,采取承诺制,实行告知承诺,准入即准营。
三、深化“放管服”改革,激发企业活力保市场主体
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保护好市场主体,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就能为经济发展积蓄基本力量。激发和释放企业活力,也是市场监管部门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
推行“首席营商服务官”。实行“一个企业(项目)、一位领导、一套班子、一跟到底”的“首席营商服务官责任制”。成立由局班子成员组成的首席营商服务官,深入开展领导干部联系中沃消防、锦荣轻纺城、华润万象城、百顺美顿美等重点企业,切实为企业提供“面对面”优质高效的服务。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我局深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以随机确定检查对象、执法人员的方式,提升监管的公平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全面推行部门联合,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减少对市场主体正常经营活动的干扰,为市场主体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并以“双随机、一公开”和大数据监管为手段,开展严重违法失信企业信用修复工作,鼓励企业自我承诺、主动纠错、重塑信用,成为监管与服务融合创新的一个新亮点。
加大夜间经济监管和服务力度。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进一步做好为民造福工作的意见》中“培育夜间经济有序发展、有序发展市集 ”举措,围绕“六稳”“六保”,制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对政府指定场所和时间发展夜经济的重点区域,组织监管执法力量,开展专项治理。专门抽调执法力量,严厉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行为。以经营资质、经营条件、从业人员管理、经营过程控制为重点,对食品行业严格管理。加强价格监督检查,严肃查处哄抬物价等价格违法行为。认真落实12315热线24小时值守制度,畅通消费投诉举报渠道,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保市场主体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工作,任重而道远,“只有培育发展壮大市场主体,才是保市场主体的根本之道。” 作为市场监管部门,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采取压时间、减程序、优流程、放权力等措施,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造良好的条件,进一步提高企业登记注册实效,真正实现“一网通办”,切实增强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