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走进二七 图说二七 正文
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打造美好二七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二七发布   时间:2020/09/17  
按照河南省委省政府、郑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克难攻坚、埋头苦干、创新发展,对标“四个一流”,结合“中优”及“西美”要求,郑州市二七区坚持以人为本推进新型城镇化,传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持续提升城市品质,不断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按照河南省委省政府、郑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克难攻坚、埋头苦干、创新发展,对标“四个一流”,结合“中优”及“西美”要求,郑州市二七区坚持以人为本推进新型城镇化,传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持续提升城市品质,不断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二七区在追求发展规模的同时,不仅扮美城区面貌,更注重高质量内涵式发展,让城区变得有温度、有气质、有灵魂,让广大群众由衷地产生自豪感、幸福感和归属感。


高质量建设“美好教育”    加快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我女儿在郑州市二七区陇西小学上四年级。对于这个年纪的女孩需要灌输一些安全知识,正为此发愁,没想到一开学,学校就组织走进二七区人民检察院了解校园欺凌,学习自我保护等知识。”家长冯女士对二七区开展的“美好教育”点赞。


观念决定行动。美好生活要从美好教育开始。

二七区在现有义务教育阶段109所学校近15万在校师生中广泛开展“美好教育”,坚持德育为本,发挥好学校的主渠道作用,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创新的思维、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审美和劳动的习惯,并加强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为学生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宣传科学教育理念和成长规律,引导家长树立以学生终身发展和幸福评价孩子的观念。 

近年来,二七区积极探索推进“建、办、培”和“建、收、转”三位一体的新校和公办园建设模式,多途径、高起点加快推进中小学、幼儿园建设。三年来共投入26.48亿元,新建27所中小学,新增公办幼儿园23所,新增优质学位4.32万多个。特别是近两年的学校建设速度明显加快,2019年投入使用12所,2020年新增中小学、幼儿园14所,创造了学校建设的二七速度。 

积极探索“名校+弱校”“名校+新校”“名校+民校”集团化办学模式,逐步形成“新校办一所成一所,薄弱校改一所强一所,优质教育资源总量倍增,教育品质整体提升,辖区群众普遍认同”的多赢态势。


从2019年开始,二七区不断加大集团化办学力度,对所有建成投入使用的优质学校,全部实施集团化管理,目前已有27所中小学形成11个名校教育集团,16所幼儿园形成3个名园教育集团,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跨片区、跨校区链接,集团化办学的多赢态势,在二七日渐盛行。2020年,又先后组建了“郑州市第五十七中学教育集团”“郑州市第四初级中学教育集团”“郑州市第二初级中学教育集团”,“郑州市第八十二中学教育集团”采取“名校+新校+民校”的组团模式,拓展了集团化办学辐射面,放大了优质品牌学校的辐射效应。

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二七区尤其重视对“美好教师”的培养。2019年首次面向教育部直属6所师范高校,引进高层次教育人才56名,招聘优秀大学毕业生328名、在职教师63名;2020年赴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及“双一流”高校招聘教师200名,面向优秀大学毕业生公开招聘教师270名,面向社会招聘在职教师60名,全区师资队伍结构得到全面优化。

同时,建立完善“点、线、面”教师培养模式,全面提升师资队伍整体素质。近两年,共培养国家、省、市名师、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264名,24名教师在全国、全省优质课比赛中斩获佳绩;300余名教师在市级以上教育教学评比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4位教师荣获省、市级优秀班主任称号,57名教师成功入围郑州市“千人教育名家”培育工程,名优教师队伍迅速壮大。

健全城乡优秀教师双向交流机制,按照“自愿、公平、公正”的原则,自2019年起,每年选派30名城区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历练,既为年轻优秀教师的成长搭建了平台,又有力促进了农村教育的振兴。以全市调整理顺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为契机,充分发挥优质初中传帮带动、辐射引领作用,引领带动区属学校快速发展。通过城乡教师交流、领导干部轮岗、跟岗研修等多种方式,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联动发展,全面提升了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有效促进了区域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据悉,《二七区建设“美好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征求意见稿)》中提到,二七区将通过实施“美好教育”四大行动十二个项目,到2022年,形成“布局更优化、资源更均衡、育人更全面、服务更温暖”的良好发展局面,高质量打造区域优质教育中心,把二七区建设成全省乃至全国具有鲜明特色和广泛影响力的“美好教育”实践区。

“全域全民全面”创建    塑造文明城区新形象

2020年是郑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决战决胜之年。二七区以四连冠为目标,形成全域创建、全民创建、全面创建的生动局面。


全域创建,城区环境美起来。

9月15日,走在郑州二七区政通路上,整洁的街道、成排的绿树、雅致的街心游园,处处让人感到清新舒爽。据介绍,二七区在创建过程中,聚焦“中优”“西美”的功能定位,围绕打造“整洁、有序、舒适、愉悦”的城市环境,以“三项工程一项管理”推进城市品质提升。以美丽街区打造、“千百十”道路升级达标、红旗办事处创建和道路中修等工作为抓手,全面加强城区环境秩序管理,针对问题对应制定了“通、平、净、静、齐、亮”六大对策,高标准打造美丽街区。

整治各类不规范围挡100余处,近2.4万平方米,对全区窨井和60余条道路的雨污水管网开展全面排查整治,严厉整治突出交通违法行为,积极推进公共停车场的落地建成,截至目前,已施划完成夜间限时停车泊位1033个、新建成公共停车泊位4939个。

为做实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解决好“无主管楼院”问题,二七区创新开展“服务社区、我当先锋”活动,辖区59个区直机关党组织与13个街道党工委、122个社区党组织、725个无主管楼院进行联建结对,成立临时党组织340个,选派680名优秀党员干部,直接对725个无主管楼院进行分包。通过建立无主管楼院(片区)临时党组织、选派干部直接包院、坚持周四“蹲点”服务、工作开展日志纪实、选优评差督查考核等举措,实现了服务社区、服务楼院、服务群众的不间断和闭环式管理长效化。

全民创建,引领文明新风尚。

二七区充分运用电子显示屏、道路墙体、立体景观、建筑围挡、户外广告、宣传栏等深化宣传动员,制作设置户外公益广告30万余平方米;打造39个公益广告主题公园、广场、社区、街道,营造强劲舆论宣传声势。通过入户宣传动员,向居民发放《致全区人民的一封信》和水杯、纸巾、雨伞、手提袋、香皂盒、扇子等创文宣传品10万余份,建立起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宣传格局。

作为全国唯一获得“爱心城区”荣誉的城区,二七区持续开展文明市民、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文明家庭评选推荐工作,运用道德模范故事汇巡演、巡讲形式宣传时代楷模和凡人善举,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持续扩大道德模范的影响力。2020年在全省疫情防控中的“身边好人”评选活动中,郑州市入选10人,其中5人来自二七区;同时,辖区五里堡街道办事处王立砦社区居民井长安入选全国疫情防控最美志愿者,这是继2016年二七区大学路街道康桥华城社区被授予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荣誉称号后的又一殊荣。二七区在四年期间两次入选全国志愿服务先进典型。

依托全区17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和199个学雷锋“文明使者”志愿服务站,以志愿服务为活动主要形式,组织辖区各级文明单位、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入驻社区,围绕全国文明城市知识宣传、“我们的节日”、文明素养提升等,通过线上开通“空中课堂”、线下举办“实践交流”,定期开展《郑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七进、“三公一租”文明交通、文明用餐“一二三”、常态化疫情防控“一二二”、垃圾分类、清洁家园等文明实践宣传活动。

全面创建,责任落实常态化。

今年以来,在全区先后印发《二七区2020年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资料,把全国文明城市的体系标准转化为业务标准、融入各项工作中,做到一体部署、一体推进,推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各项工作高效落实。

建立完善科学运行机制。如区委书记、区长坚持每周带队深入一线,现场指导、督办解决问题;人大、政协积极发挥自身作用,投身到创建工作中,做好宣传员、监督员和志愿者,并以办事处为区域、以行业分类,条块结合,组织各牵头单位、各镇(街道)分类打造示范样本点,挂图作战,建立问题台账,全面落实创建工作制度化常态化。

“以人民为中心”    构筑“共建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

陇海大院、胡佩兰等一大批感动人物先后涌现,马昕、方秀云2个家庭入选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善言、善行、善心在二七蔚然成风,二七区被誉为“温暖之城”“全国道德高地”,树立了开放包容、崇德尚贤、文明和谐的区域对外形象。这样的二七,社会风气健康、积极向上,社会情绪理性包容,相互关爱、有人情味。

“政府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群众最迫切、最急需、最关心的生活需求,都能够得到及时的回应和满足。在这里,群众生活有尊严,百姓心中很温暖。”二七区市民王新亮说。

民生幸福,是“中国梦”的重要内涵之一。近年来,郑州市二七区党政举纲、高屋建瓴,以推进慈善为抓手,自觉树立和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以“温暖二七”为理念目标,“五社联动”机制为载体,积极推动打造城市社区治理新格局。


为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决策部署,二七区创新开展“温暖二七”建设,从党委、政府层面成立组织、搭建“四大平台”、实施“八大行动”、开展“三年行动计划”,实体化运作,办成了一大批顺民意、暖民心、惠民生的实事好事,切实让改革发展的成果全民共享。

值得关注的是,二七区还在不断创新服务载体,拓宽精准帮扶的新视野。

借助“互联网+”手段,打造“精准帮扶”。在全省率先尝试“互联网+社区慈善”救助模式,与民政部指定的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公益宝合作,在全省首次尝试“互联网+社区慈善”的互助模式,打造便捷、透明、高效慈善。在前不久结束的“99公益日”活动当中,二七区动员辖区党员干部、爱心企业、辖区居民、志愿者2万余人,3天时间筹集善款7438562.46元,在郑州地区慈善会排名第一,全省县区级慈善会排名第六。    

以社区(村)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建立一个集“居民线上沟通、社区公益项目开展、群众个人求助、微心愿即时发布、公益活动开展、慈善基金募集、爱心商城义卖”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线上公益社区,以全新的互动参与模式打通群众参与公益慈善的“最后一公里”。

建立立体可视化的“温暖二七”救助大数据系统,有效整合民政、残联、工会、妇联、人社等11个部门信息,全面掌握全区175个社区(村)低保、优抚、老人、残疾、困难妇女、困难职工等11类16000余名困难群体的救助信息,实施在线定向帮扶,实现慈善募捐和慈善救助一体化和公开透明。 

创新“五社联动”模式,实现“全民参与”。

自2017年起,二七区在“三社联动”的基础上,政府搭台、多元参与,创新开展“温暖二七”全民参与“公益+”行动。群众不只是公益项目的受益者,还是“需求点单”的主导者,参与社区公益项目需求申报的群众达10万余人次。在全区各社区形成了一批群众有需求,执行有成效的优质项目,积极探索“社区居(村)委会、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资源、社区帮扶项目”五社联动工作模式。

推动淮河路街道和红花寺社区等相继成立救助基金,选取社区居民代表共同监督,反哺社区治理和建设,带动更多的慈善资源和社会服务下沉社区,不断为项目输送“血液”。社区联合43家社会组织开展了社区帮扶项目76个,解决城乡协商问题1846个,开展活动1067场次,志愿者参与15696人次,服务达12万人次,解决小区车辆乱停乱放、社区楼院美化、社区自治管理等问题300多件。

探索“慈善驿站”建设,实施“双轮驱动”。

2019年,二七区积极探索解决“慈善超市”现有政策投入扶持乏力的困境,全新启动“温暖二七”社区慈善驿站试点建设工作,作为传统慈善超市的“升级版”,自2019年7月运营中心启动以来,采取“运营中心+驿站试点”运作模式,在全区共开拓社区站点306个,在经营中赋予了传统“慈善超市”造血能力和服务功能,有效弥补了传统慈善超市在现阶段消费人群中参与度不高、覆盖面不广的短板。

在线上,结合“互联网+市场运行”新形式,最大化发挥资源整合优势,赋予慈善驿站自我输血造血功能,积极探索“抱团取暖”的“造血式”慈善新模式。在线下,在保证原有“慈善超市”基本功能的前提下体现基层社区特色,发挥基层社区优势,通过设立困难群众就业帮扶点、慈善救助申请点、便民服务爱心点、慈善文化宣传点四大功能站点,打造以社区或村(居)为单位探索的集便民服务、物资交流、政企互助、困难帮扶、志愿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基层慈善综合服务平台,形成了“一个平台,多方参与”的良好格局。通过引进专业社会组织,先后开展了困境青少年暑期夏令营、爱心蔬菜派送、“心”青年就业体验日、环卫工人爱心午餐等各类帮扶救助活动50余场次,在社区邻里之间营造了“人人可慈善”的温暖互助氛围。

运行以来,二七区慈善驿站在全区共帮扶救助困难群众1.6万余人,通过电子券、会员折扣券、慈善慰问、慈善救助、微心愿等方式,线上和线下共为社区近3万户居民开展慈善服务。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