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走进二七 人文历史 地名由来 正文
“马砦村”的变迁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   时间:2015/10/13  

在二七区有两个马砦村,一个是我们这个蜜蜂张办事处的“都市村庄”——马砦村,另一个是马砦镇政府所在地马砦村。人们也许会问:“这两个同属于二七区而又同名的马砦村,是一个村一分为二,还是在历史上有什么渊源联系?”

事实上这两个马砦村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没有任何联系,而且叫法也不一样,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字同音不同”,我们就叫马砦,而他们叫“妈砦”。我们“马砦村”在自身的发展和变迁过程中,曾经历了“南马’与“北马’、“东刘’与“西刘”,“东马砦’与“西马砦’等不同的演变时期。

一、“南马”与“北马”

我们“马砦村”地处蜜蜂张办事处南部,据我们马家的老一辈讲,清朝初年这一带是一片无人居住的沙荒地,有一条通往郑州市区的无名小路(这就是现在的马砦街)。后来我们马家的先祖(马家父子两人)从现在的荥阳市广武镇迁来,在这里开荒种地,造房定居。生活稳定下来之后,他们父子两人各自成家并分家另过,两人以马砦街为界,父亲在北,儿子在南,他们各自繁衍生息,逐渐形成个20多户马姓人家的无名自然村,被后人称为“南马”与“北马”。清朝末年我们马家出了个监生,我们村也就正式定名为“马砦村”。由此可见,“南马”是“北马”的分支,我们马家后人中有关“南马没有北马辈分高”的说法也是正确的。

二、“东刘”与“西刘”

在我们马砦村形成的同时,从外地迁来几户刘姓人家在马砦村的西部居住,逐步形成另一个自然村——刘庄村,被称为“西刘”。两个村之间只隔着一条小路(即现在的太和路)。后来又从两个村北边的刘楼村迁来几户没有土地的刘姓人家在我们马砦村的东部居住,靠给马家当长工和佃户为生,被称为“东刘”。这两支刘姓人家虽然鸡犬之声相闻,却同样没有任何渊源联系,但由于“西刘”多为小地主和自由民,“东刘”多为长工和佃户,因此在过去曾经有过“东刘没有西刘富”和 “西刘比东刘地位高”的说法,而现在我们早已经成为和睦相处的邻居。

三、“东马砦’与“西马砦”

建国后,政府将我们“南马”与“北马”、“东刘”与“西刘”合并为统一的“马砦村”,其中马砦一队(村民以“南马”与“北马”、“东刘”为主”) 被俗称为“东马砦”,马砦二队(村民以“西刘”和后来的少数王姓为主)被俗称为“西马砦”。

四、“马砦西”与“马砦东”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们这里成为市区,在五十年代初成立了马砦居民委员会。1997年8月,在居民委员会换届时,将马砦居民委员会一分为二,西半部仍然叫马砦居民委员会,俗称“马砦西”;东半部新成立了马砦东居民委员会,俗称“马砦东”。2000年6月参照社区建设的模式,“马砦西”与“马砦东”又重新合并为马砦居民委员会。2002年3月,蜜蜂张办事处根据上级要求,将马砦居民委员会和刘楼居民委员会的南半部正式合并成立了马砦社区居民委员会,形成目前以马砦街为中心,马砦社区和马砦村并存的局面。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